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严锋:改变历史的日全食
最新热门    
 
莫砺锋:请敬畏我们的传统

时间:2009-8-4 11:14:55  来源:不详

  现在,不妨让我们把话题集中于一点,说说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情况。从观念文化的角度讲,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用汉字书写的大量典籍。要是离开了汉字,我们如何能了解先人们几千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可是恰恰是这种至今仍然被超过十亿的人口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曾经受到最严厉的批判甚至谩骂。

 

  在五四时代,钱玄同和鲁迅都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话。稍后,废除汉字的主张也差点由某些政治人物付诸实施。时至今日,随着形形色色的汉字输入法在电脑键盘上大放异彩,那种把电脑时代视为汉字死期的说法是没人再提了,但总还有人对汉字要走拼音化道路的主张恋恋不舍。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相传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那真是先民们在发明汉字时惊喜心情的生动描述。要是没有汉字,神州之大,各种方言的差别又几如外国语言,操着各种方言的人们如何进行思想交流?要是没有汉字,我们怎能通过阅读典籍而理解祖先留下的浩繁文本?拼音文字当然有其优点,但是又何尝没有缺点?随着语音的不断变化,拼音文字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变得面目全非。英国诗人乔叟死于609年前,可是今天的英国人或美国人中有几人能读懂乔叟作品的原文?然而我们现在来阅读《论语》、《孟子》,在文字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那可是2000多年前的文本!

 

  如果强行实施了汉字拼音化,比如把我们的唐诗宋词都用汉语拼音排印出来让人阅读,不说美感的严重丧失,即使只求意义上的准确解读,恐怕就大成问题。况且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又如何全部转换成拼音文字?如果不转换,那么只认识拼音文字的现代中国人又如何能掌握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如今的韩国人中十有八九不能阅读本国的历史文献,就是我们实施汉字拼音化的一个前车之鉴。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生动刻划了即将被禁止说法语的一群阿尔萨斯人对母语的无比热爱。尽管有人指出,多数阿尔萨斯人本来就是操德语中的阿列曼方言的,但并不影响这篇小说的意义。英国人常把英语称为SweetEnglish,还认为英语比英国的北海石油更加宝贵。难道汉语、汉字就不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用世界语或英语,甚至用罗马字母的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如今在中国热心推广世界语的人基本销声匿迹了,但英语热却达到了非同寻常的程度。在有些人的眼中英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有些当代诗人甚至声称他们从来不读唐诗宋词,只愿意从西方诗歌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就像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荒谬。在我看来,只要你用汉语进行思考,用汉字进行写作,中华传统文化就悄悄地渗透进你的文本中。传统渗透在汉语和汉字的深处,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不可能摆脱传统的影响。

 

  同样,学术研究更不可能与传统切割。即使你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所提供的新方法,但要在古代汉语研究上做出点成绩来,那就必须精读《尔雅》、《说文》等经典著作,必须熟悉“六书”以来的小学传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