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法国汉学家施舟人:不要…
“国学”究竟是什么?史…
人们为什么幽地标的默
论文抄袭频见报 学术不…
汪涌豪:什么是学术前辈…
学术造假风波迭起成“顽…
日全食应该看什么、怎样…
阿娇说什么也不拍“裸照…
儿子眼中的季羡林:从未…
儿子眼中的季羡林:从未…
最新热门    
 
什么是文坛的“真性情”?

时间:2009-8-12 11:54:55  来源:不详

近读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里面讲出了不少末文坛的奇人趣事。内中一段说苏州开办“师范讲习所”,闹出了不少笑话。因为当时私塾被废止,私塾先生要保住饭碗,就得跑到新学堂教书,学堂内容完全是新的,故老学究们不得不当起“老童生”,到“讲习所”里听那些从日本回来的师范生讲课。于是奇景出现了,下面坐着须发皆白的老头,台上则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在侃侃而谈,论辈分这些学生要长出老师两辈,长两辈要叫他公公的。有一位教师看到名单吓了一跳说,那老头教我时打过我手心,我可不敢教他,最后只好把老头请到另一班去了。

 

最妙的是这班学员先生向来常不释手的小茶壶和水烟袋,也都带到课堂上来。听到高兴的时候,便点头拨脑的说道:“这倒是对的!”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或者听到得意的时候,说道:“这个我赞成!”旁顾他的学友道:“诸君以为如何?”于是划了根火柴,呼噜呼噜地吸起水烟来。这段奇景发生在清末民初,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所谓“易代之际”。长幼有序在时代的知识压迫下被颠倒,那些老人却安之若素,也算是性情中人吧,相比这些有趣的老人,当今那些知识智趣早已陈旧却仍强做“大师”状的学界泰斗们倒显得大多面目可憎。

 

另一个“易代之际”即末清初更是频出“性情中人”的时刻,赵园在《易堂寻踪》中就描写了这么一群人,这群人僻居在江西翠微峰顶读书论学,被称为“易堂诸子”,峰顶每逢月夜常会引起宿鸟惊飞,那是因为听到诸子辩论过于激昂啸傲而惊诧飞避。当时人说他们都是少年朗锐之士,抗论古今之徒。冬寒的夜晚,诸子读书兴奋之余,常常深夜披衣相互造访,以至于山中静谧的夜色中常会响起叩门之声。有一段描写说:他们“山居争论古今事,及督身所过失,往往动色厉声张目,至流涕不止,退而作书数千言相攻谪。两人者或立相受过,或数日旬日意始平,初未尝略有所芥蒂”。还有一段是说:“诸子中亦时意气互激,忿恚出恶声,或号哭欲绝交,转盼辄销亡,胸中无毛发底滞。”意思是说,争论到关键要紧处,这帮人往往都撕破面皮和不顾形象,互相攻讦到恶声相向、涕泪交流的地步,甚至激愤难平到声称绝往断交,往往数天心情才能平静下来,但哭喊叫嚣乃至诤诤对骂后却无人心存怨恨,也没有在心底留下任何阴影。

 

可以想见,在十几二十年的山居生活中,日上月下终年逐日不断地切磋辩难,而相互胸中竟然仍没有存留下任何的芥蒂阴影,这是怎样一批血性刚硬却又心底镜亮的奇人呀!所以才有人感叹说,这帮人中孕育出的“真气”,真乃天下无二。我们往往把晚明人过度想象成了是些风流成性、软语温润到倜傥无度的通脱文人,而没有看到他们严肃谨勤、刻苦自励的一面。

 

我们注意到,易堂诸子相互攻讦的前提是,首先对自己的过失有所反省,然后再去攻辩对方,这才能相互印证道德修炼的成果。明清易代时期的士人常进行的一项活动是,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