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主创回应争议:…
任法融:《圣哲老子》的…
为何影视剧争抢“孔子”…
影视领域出现孔子热 学…
影视领域出现孔子热 学…
影视领域出现孔子热 学…
影视领域出现“孔子热”…
天津文庙再现五百年前真…
戴敦邦新绘《孔门七十二…
孔子故里曲阜采取有效举…
最新热门    
 
《孔子》刮起影视旋风 尊重史实还是肆意发挥

时间:2009-8-12 11:54:57  来源:不详
公众有需要,不宜说是跟风。对孔子以及儒学生动地用影视方式来普及,来让大家了解孔子的生平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总是有积极意义的。”他觉得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可以粗制滥造,但是拍孔子题材需要一个艰苦的努力过程。不管胡玫也好,韩刚也好,都无数遍地修改剧本,下的工夫很大。“中国那么大,两部三部容得下。孔子这个题材可以通过不同侧面切入,值得一拍再拍。包括《西游记》、《红楼梦》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对于‘撞车’也是过于紧张,我觉得这种经典题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拍摄,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说公众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渴望、对经典文化接触的愿望还是很强烈,无论是制作者还是观众都是这样。制作者感受到这种需求的强大,所以这是一种市场的选择,我觉得要在市场的竞争中间优胜劣汰,不必将两三部都统一成一部。”本报记者 赵斌

 

赵斌:乐见“孔子扎堆”

 

  国学热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左右时间了,当时于丹老师通过电视让大家都知道原来孔子离我们不那么远。事实上,也许孔子就是一座山,任何人都可以画他。无论画得好或丑,都不会影响这座山本身,只能反映画家的水平高低。犹如眼下影视中的“孔子扎堆”,假若能通过不同角度让大家知道:其实孔子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是通过许多磨砺才完善自己的性格的。这样其实是件好事,跟以往的帝王扎堆、大侠扎堆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主创来说,题材是否与对手“撞车”其实并不需要特别考虑,反倒是题材本身的难度值得认真考量。如何把孔子表现得更生动,让他与当代观众有一个内心的联系,这是难度比较大的。但其实也恰恰是观众们最想看、最爱看的。采访中,业内有人担心台词风格的问题,因为“论语中的语言很多可以直接用上”,但也许这个担心有些多余,一来“论语式”本来就是一种孔氏符号,任何一部拍摄孔子的作品都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刻意规避,用得恰当就好。反倒最值得关注的是:孔子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关键是如何表现他有趣的一面。

 

  期待“孔子们”的一一登台……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