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学勤:清华简《(耆)夜…
最新热门    
 
李学勤:从“绝学”到“显学”——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

时间:2009-8-14 11:28:38  来源:不详
 

  以甲骨学为例。自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到1937年抗战爆发,一共进行了15次,其间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但由于战争,这些宝贵材料直到1948年、1949年才正式发表(仍未完全),随即引起殷墟甲骨分期的热烈讨论,即所谓“文武丁卜辞”的问题。到1973年殷墟小屯南地发掘,找到了有关的地层证据,这个问题才开始有了共识。而1976年殷墟妇好墓的发现,又导致甲骨分期“历组卜辞”的争论以及甲骨分期两系说的产生,在甲骨学上有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由于新的考古发现,今天的甲骨学范围业已扩大。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在山西、陕西、北京、河北、河南若干地点发现了西周的甲骨文,尤以陕西岐山、扶风的周原遗址、周公庙遗址所出为多。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出土了早于殷墟的字骨;2003年,在济南大辛庄出土了与殷墟同时的卜辞。因此,甲骨学研究涉及的已经不限于殷墟,而且不止于商代了。

 

  考古学的方法影响古文字学在青铜器和金文方面表现更加明显,这是因为青铜器本身乃是出土古器物的重要门类。经过众多学者长时间的努力,中原地区(广义的)青铜器的分期序列可以说大致清楚了,这对金文研究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少论著,例如刘启益的《西周纪年》等等,都把青铜器分期同金文分期结合起来,有许多创见。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以王世民等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为基础,参以历法研究,编制了“西周金文历谱”。其他地区的分期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这一类工作,有利于更准确地通过金文研究当时的历史。

 

学科新分支建立

 

  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不同,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简帛,即古代用以书写的简牍、帛书。1901年,有外国学者在新疆尼雅一带发现了简牍,开启了这方面研究。后来又有过一系列发现,如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获得的居延汉简,内容十分丰富。但当时所得的简牍,时代大都属于汉晋,其文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文字。只是由于古文字学者兼顾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成为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

 

  以先秦古文字写成的简帛,其发现较晚。1942年,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楚墓遭到盗掘,出土一批盛放在竹笥里的帛书,引起学者的关注,可惜后来流散到美国。1951年至1954年,在长沙考古发掘中,于五里牌等地的楚墓中发现了竹简,使现代人首次亲见战国简册的原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简帛的发现连续不断,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如1972年的临沂银雀山汉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