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冯骥才:别让历史遗存变成文化空巢

时间:2009-8-20 11:52:24  来源:不详
  冯骥才:小型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是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民间捐赠性的或私人性质的,个人收藏家热心建立博物馆应大力鼓励。经费来源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地方财政、企业赞助、旅游建设经费等。博物馆的方案(包括内容、陈列方式、展品说明等)要请相关专家学者帮助策划,以使博物馆真正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价值,并富于科学性和深度。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甚至只需先有几间房,以抢救性收集为主,收集内容可以包括特色家具、古代农具、历史文献、文化器物以及其它各类文化遗存。我认为小型博物馆应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和多样化的,要避免搞简单化的统一格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比如在北京,就应该有四合院博物馆;名人故居也应实现博物馆化;近年来,中国民协主持了一系列“民间文化之乡”的评选活动,也应有相应的博物馆,凝聚当地的文化精华和文化气。

 

  记者:这类文化遗产在中国非常多,留存与否该如何判定?

 

  冯骥才:精神的东西,是无边无际的。我们也不是要将所有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都留下来,但凡是进博物馆的都应是历史的精华;它们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只会成为我们的财富。当然,什么东西该保留,还需要由专家来判定。即使再小的博物馆,也离不开专家的参与,这样才能做好,才有深度。比如故居,这跟房子的好坏没有关系:印象派大师梵高在巴黎郊区的故居,房间只有6平方米,很破旧,但一直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房子里,才能深刻地感到这位画家的伟大。

 

  记者:如何实现小型博物馆的文化意义而不流于形式?免费参观、义务解说等是否可行?

 

  冯骥才: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关节。小型博物馆的建设,要以专业眼光对待,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从地方官员的政绩出发去申报。被定为文化遗产只是保护工作的开始,还要做很多工作把小型博物馆的文化意义落到实处。在国外,有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是当地的老人,也有志愿者来参与。同时,有些博物馆会收取一些门票,因为里面收藏的艺术品确实很珍贵,博物馆也是花了很多钱才建起来的;组织年轻人进行义务讲解也可以尝试——我们要做好小型博物馆,还需要好好地动脑筋。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