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末甲骨文大师们的命运…
颜军:留日学生同乡会与…
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日本人清末入侵南海被驱…
《清明上河图》传奇:五…
最新热门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乱世里的那些人

时间:2009-8-25 11:21:36  来源:不详

    在中国历史上,末民初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乱世,尤其是民国时期,今人评价这一时期通常使用的词就是内忧外患。我们知道,乱世之中,豪杰、英雄、大盗、枭雄、悍匪、毛贼等三教九流之士远多于和平稳定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些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的人物不断粉墨登场,使乱世的历史画面又比治世显得丰富与耐人寻味。清末民初这段时间,因离今较近,许多人物、事件仍为今人所津津乐道,从而造成此一时期的史实、传说流散传播远多于其他时期。但也正因离今太近,因某些忌讳,又使某些人物、事件流散传播得似乎不太够。范福潮通过检阅清末民初史料,选择了一些对民国时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摹叙述,写成了《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选择的人物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的,比如王照、焦达峰、陈其美、蔡廷斡、赵凤昌,不管这些人物是我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由于他们对当时混乱的时局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世间对他们的行为和行事都有或多或少的评论,但多数评论往往集中在这些人物在参与较重大事件上的表现,因此造成对他们的评论或偏颇、或虚饰、或歪曲。比如李鸿章,由于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背上了卖国贼的名声。但范福潮君在《难为李鸿章》一文中,仔细梳理了李鸿章在清末时期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实际上李鸿章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并不是一味软弱退让,其中不乏强硬坚持之行动,比如在日本侵略台湾、日本利用中战争阴谋策划“甲申政变”、日本侵略朝鲜等事件中都表现出了不退让的原则,也正是这种不退让的原则,使日本在中国获取利益的机会被推迟到甲午战争之后。另外对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焦达峰、陈其美、陶成章等人的事迹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前后,一时俊彦的风云际会,同时督抚将军、士绅商民、会党兵匪也如走马灯似的来回变换,你方唱罢我登场,督抚将军之间、会党兵匪之间争权夺利、会党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纠葛,真实再现了这一乱世的特点。

 

    其实对于这些较为重要并对时局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其活动、交往都较为复杂,人物之间勾连缠结,事件之间缠绕往复,因此人物的形象并不一定那么清晰,对其判断也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过多地进行道德的评判。范福潮的《清末民初人物丛谈》通过挖掘批阅国内外最新的史料,将相关的史料铺排串连起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这些人物在人际交往中、在关键事件中的行动,其实乱世之中的关键人物,往往有其多面性,因此越是这些人物越应谨慎评论,这样才能对这些重要人物的形象有清晰的认识,才能理解这些关键人物的行动和当时的时局与历史。通过阅读这本书里的十几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描写的是风云激荡的时期,刻画的是影响时局的人物,但范福潮的笔触是非常克制的,其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史是真,治史即为求真,如侦探破案,先要置身事外,不存偏袒之心,尽力搜罗证人证物,查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即可”,所以我们阅读本书时,感受到的始终是一种平和的叙述口吻,这也是范福潮在序言中宣称的“对史家来说,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价值高于对其行为的道德判断”。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