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陕西:大熊猫“楼生”喜…
北京唐家岭超载调查:大…
调查:大学教育最急需改…
胡适与王重民:书信往来…
京版“楼脆脆”现身:大…
杨建民:郁达夫周作人的…
“罗彩霞”事件再现: …
陈鲁民:呼唤当代冯梦龙
陈振民:断句之误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
最新热门    
 
汤民:大学语文应当成为必修课

时间:2009-8-26 11:34:07  来源:不详

近日,有幸参加一个宋体>90后大学生的生日派对。谈兴正浓时,笔者附庸风雅,问同学少年“窈窕”何解?“筚路蓝缕”深意何在?结果大多只能说出个非常模糊之意,难以给出肯定而准确的答案。

 

  在笔者的期待中,作为在读的本科大学生对此应对答如流,至少不应一头雾水,吞吞吐吐,说出模棱两可之意。再说,这些在中学时代已经学过,不应有如此窘境。后追问才知,如今不少大学的非文科类专业,将大学语文作为选修课,结果,不少同学认为语文于专业无用,不愿为之再下功夫。

 

  语文是培育人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让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艺术滋养心灵,孕育人文情怀,激发美好想象,升华人生境界,乃古往今来有大作为者的必修之课,也是世界名校培育杰出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

 

  事实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在中国古代,文化哪有文理之分,文学、历史、哲学及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往往融入文学之血脉,就是科学著述也追求“文学味”的表达。纵观中国文化,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中奔腾不息的文学激流是一道撼人心魄的绚丽风景,从先诸子百家到诗宋词、明小说,中国文人的智慧和精神筑起了一座座文化的丰碑,成就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个巅峰,他们留下的经典名作已成为中华文明珍贵的精神财富,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蕴藏着的百科知识就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文化富矿。

 

  因为语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足够的学习动力。有的学生认为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手机可随时上网,记不到、不知意的文字以及经典名句可信手查来,不必为此劳神费力。至今,少数大学生提起笔来写不好汉字,文字运用能力每况愈下,阅读兴趣趋向网络化。如此下去,既不利于“母乳文化”的汲取,也无益于健康人格的成长。从甲骨文到今日汉字,中国文字不仅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其本身的演绎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结晶,一个个方块汉字浓缩着丰富的劳动智慧,镌刻着先民们的文化足迹,宛若一个个文化的“芯片”,也展现着个人的文化气质。再者,文化的内涵靠语言文字去承载,文明的血脉蕴藏于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和品格,如果没有对语言文字和优秀作品内涵的“心灵发酵”,便难以体会到文化魅力之所在,也难以感受到文化升华灵魂的力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