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林文询:中小学生笔下的…
今日七夕节:中国最具浪…
汤礼春:中日“七夕”文…
王立群:中国需要整容的…
朱振武:中国古代已有“…
贾书晟:中国甲骨文书法…
特写:中国最大女子佛学…
李伯谦:中国从“古国”…
李伯谦:中国从“古国”…
李伯谦:中国从“古国”…
最新热门    
 
反思:中国当代文学丢了什么?

时间:2009-9-1 11:44:00  来源:不详
 

  文学评论家、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彦认为,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一针见血。“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也到了总结这30年功过的关口。”

 

  中国当代文学丢了什么?

 

  近30年来的中国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继1970年北岛的横空出世,1984年,“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以其《冈第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为中国的先锋派拉开大幕,“先锋小说”登场了,残雪、格非、余华、苏童等小说家不断从西方20世纪经典文本中汲取营养,创作了大批技艺精良、目眩神迷的先锋小说,其影响至今未绝。

 

  另一方面,以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王安忆为首的寻根派也试图在传统与西方之间寻找当代文学之根,但很快,1990年突然发轫的“新写实”主义将显赫的先锋派、寻根派们逼入尴尬境地――通过较为轻浅的文字,关注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新写实”把那些被先锋派极端的形式、晦涩的语言、抽象的观念搞懵的读者重新拽回鲜活的故事现场,也用讨巧的城市题材把寻根派们故作高深的乡土文化轻松消解,于是,先锋们立即转身向古老的历史和故事求救,苏童的《妻妾成群》、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及至《兄弟》,即无形式、更缺内涵,尤其缺乏对当下时代精神深刻洞见的先锋派已成昨日黄花,整个当代文学亦显得浮躁、凌乱、疲敝不堪。

 

  “因为积弱已久,当时(80年代)的那种摄取也是浅层次的,我们的文坛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气魄真心接受外来的东西,更谈不上将其变成自身营养。”残雪说。

 

  这30年的确是向西方学习技术的30年。“我们大概只用了10年时间就把国外上百年的文学嬗变走了一个遍。”胡彦说,30年来的文学无论从语言形式、表现领域等比之现代文学均有很大突破,但显然确实缺乏震撼人心的力作和公认的大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西方经典的模仿仅得其形,是用别人的话语和形式装点自己的门面,中国当代文学已经丢掉了自己的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