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南京彩民一次买彩8568注…
铜仁考古重大发现:3000…
公司欠债10年要求打八折…
男子靠收破烂买下1套近…
60年家春秋:考古父女接…
60年家春秋:考古父女接…
新中国成立60年文化建设…
男子在保健店用中药洗眼…
74岁拾荒老人流浪10年后…
“天下第一关”剑门关2…
最新热门    
 
70年代游戏:男孩爱“风火轮” 女生跳房

时间:2009-9-3 12:24:20  来源:不详

 陀螺是男孩最爱的玩具。

难忘的游戏 


  上世纪70年代,滚铁环几乎是每个男孩子都具备的本领。用一根粗铁丝扭成的铁钩钩住铁环,就可以推动铁环来回滚动。


  技艺高超的男孩可以让这只“风火轮”一直不倒,如果要经过一些不平路面和水坑的话,那就类似于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杂技了。有些男孩为了增加铁环声音的“威势”。还在铁环上加了几个小铁丝的小圈,这样一来,铁环滚动的声音就越发大了,就有点像现在的汽车的警报声,旁人一听,立马闪出一条道来。


  那时的铁环,最好的是榨油饼的铁箍,宽宽的边,且散发着淡淡的菜油香,可惜极难觅到。还有一种好的叫“锯齿铁环”,这要在城里去找,一般是托父母上街时到城里的工厂里找的,约有4毫米厚,2厘米宽,直径在40厘米,内圈有整齐的铁齿,一般是钢铸件,非常坚硬,声音也十分脆,一般的铁环碰上它,就只有倒霉的份儿。 


  与滚铁环同时上阵的游戏还有抽陀螺。陀螺也叫“砣螺”,有些地方反过来叫,称之为“螺陀”,常见的是梨形圆锥体,底下是尖的,可以用手指转动,也可以用细绳或鞭子抽动使其旋转。这是上世纪70年代男孩子最钟爱的了。


  陀螺还有出售的,出自那时的农村木匠之手,做工相当漂亮。那时谁拥有的陀螺越多,越好看,谁在同伴中的地位越高。那时的晒场、操场便成了过把瘾的地方,狠狠地抽动陀螺,飞快地旋转,一如转瞬即逝的童年。


  上世纪70年代小女生们,爱玩“跳房子”,它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踢田”。


  那算是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子儿就可以搞定。小孩儿家在地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8到10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


  每人手捏一块小石板儿,俗称瓦片,往小方格(房内)扔瓦片时,必须站到线外,如果扔的瓦片压住房内的线,就算瞎了。二号再扔,扔准了,可用一只腿跳,另一只腿屈起来。一个房一个房地转一圈,然后,再继续扔,再跳……


  在农村里往往不用瓦块,而是用田螺壳,把壳尖用尖刀刺个孔,然后用绳子串成一串。讲究些的城里女孩,以用完了的百雀羚搽脸膏的圆形铁盒代替瓦块。跳房子运动量虽不算大,却锻炼平衡技巧。


  跳房子算得上女孩的强项,她们天生一副好身材,跳起来轻盈如燕。记得“房子”最高处是个半圆,里面画上湛蓝的天空。扎小辫的女孩,踮着脚尖一蹦一蹦,小辫子在肩头做着甜蜜的拍打,可爱交织着天真,那模样真是惹人疼。


  那个年代的女孩童年最热衷的游戏,莫过于跳橡皮筋了,她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跳一级升一级,跳死了就换人。


  一般五六个女孩们跳前用“乒呤乓啷”分出两组,一组绑皮筋一组跳。也有一种情况,跳得最拿手的两人通过猜拳,逐一选择自己的队友,协调性差的就被落到了最后。两人做桩牵着橡皮筋,先从脚踝位置跳起,再升至膝盖处,腰部,胸部,脖子,最后两手高高举起。在中间跳的女孩跳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并不像跳高那么简单,跳过了事,还必须在同一高度跳出几种花样,才取得“升级”的资格,否则就算输,只得去做桩。通常分一关二关直至天关,边跳边唱歌谣,动作优美,婀娜多姿。


  丢手绢恐怕是上世纪70年代最温馨的集体游戏。


  按照游戏规则要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推选丢手帕的人。被选中的人通常都不是很乐意,他会恶作剧般拼命地跑起来,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你身旁绕啊绕。


  四周的空气活了起来,大家心底多了份自然而然的冲动。旁边的人伸长了脖子,直勾勾地看着他。


  那孩子便有些得意了,哪管得上那年代营养跟不上,直转得屁股要掉下来他才肯把手绢丢出。


  如果是个男生,他十有八九会凭了这机会,把“绣球”抛在爱慕的女孩子身后,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心里暖暖的,似要飘起来了。丢完后还不能马上刹住腿儿,得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往前走。等那女生察觉出来,他早已两手空空,跑回原位憨笑着坐下。


  女孩子便无可奈何,委屈地站了出来,给大家伙表演一个节目。表演些什么呢?她窘迫地低了头,两只竹笋尖似的小手被搓得发了白。最后,她灵光一闪,嘴角扬了一扬,低低地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待她扭捏地唱完,新一轮的游戏又开始了。女孩子脑袋瓜儿往往比较灵光,玩这把戏可是她们的强项,她们还擅长虚张声势,什么时候丢的手绢,搞得神不知鬼不觉。


  “丢手绢”还有一些旁人不能体味的欢娱:一帮人围坐在一起,只盯着一个孩子满场子跑,他手里拿着花手绢儿,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丢给谁,而往往看不见他丢给自己,这象征着生活的隐秘和未知。而你稍微一疏忽,你便会输,但遇上你喜欢的人,又会暗暗地盼着她能把手绢儿丢给你,在这样的忐忑矛盾中,游戏也被推向了高潮。


  建国60年民生往事


  中国生活记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陈煜 编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