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姚远:向欧洲古城学习

时间:2009-9-4 15:40:51  来源:不详
0年后。2001年,在北京出生成长的法籍作家华新民,在巴黎历史图书馆将其译成中文,今年又收入她的新著《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和雨果保卫巴黎一样,她不断援引欧洲古城作为最鲜活的例证,用笔为北京,为“孕育了中华古老文的漫漫热土”竭力大呼。

 

  不难想象,如果不是19世纪人们的奔走呼告,今天在欧洲还会留下那些韵味无穷的古老市镇吗?如果没了这些具体的历史空间,欧洲的文化又从何触摸和体验呢?陈乐民先生曾说:“我们经常形容我们的文化是博大精深,欧洲也是博大精深的。我感到你不了解欧洲,很难说了解了世界。它不仅仅是地理的欧洲,还是文化的欧洲。”文化的欧洲,并不只是存在于雨果的小说、黑格尔的哲学、莫扎特的音乐之中,它也活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塞纳河、吕贝克、萨尔斯堡等地的风景和街道里,活在内部不断现代化而外观亘古不变的民宅、咖啡馆、画廊、博物馆所构成的城市生活里。

 

  国人一度曾将现代化理解为了高楼大厦和大马路。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将眼光移向了西方,移向了欧洲,才发现现代化还有更全面、更平衡的路径。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而先知先觉的中国人随即在198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并公布了第一批保护名录。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让中国的城市保护立法早早地跟上了世界潮流。

 

  人们还发现,不仅在西欧的威尼斯、罗马、里昂……甚至在苏联的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雅罗斯拉夫尔……东欧的华沙、克拉科夫、布拉格、布达佩斯……同样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也完好地保护了古城。人们这才领悟到:几十年前梁思成、陈占祥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提出的新城和旧城分开、另建新城、两者并行不悖的方案,其实是后工业国家城市化的基本思路。

 

  可是,有了立法和规划的觉醒,但老城仍在不断地少下去。在热爱古都文化的人们看来,每一个胡同门牌的消失,都是一场悲剧。美术馆后街22号、孟端胡同45号、察院胡同23号……每一座四合院的倒下,都会有人质问:这么美的建筑,为什么要被拆除?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向欧洲古城学习?在质疑声中,人们仿听到了雨果的怒吼在中国的古城回响。

 

“安居乐业”之基

 

  深感困惑的人们,翻开我们的法律,又找来国外的法律章约,从《马尔罗法》到《华盛顿宪章》,想找出拯救中国古城的办法。然后,他们会发现,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会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上写着:禁止老城的大拆大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