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男子与学校发生纠纷驾车…
张弘:抄袭与学术复制
陈平原谈“读书与学问”…
官员女儿冒名上大学续:…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
最新热门    
 
德性与学术

时间:2009-9-8 11:17:50  来源:不详

  德性与学术,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话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题。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国学的优良传统。

 

  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学术的内涵是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论上二者有区别,现实中道德与学问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为小人”。这种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许还可进一步讨论,但司马光所谈的德与才、道德与学问结合的四种不同类型,大概是古今类似而普遍存在的。从价值与意义上说,“德才兼备”和“德性胜过才能”的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而“无德无才”特别是“才能胜过德行”的人对社会总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学问愈高而德行愈坏者,对社会之危害则愈大。尤其在权力膨胀,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情况下,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道德与学问统一,具有更重要的直接的现实意义。

 

  我们所以倡导“德才兼备”、德性与学问结合,还因为二者有本质的内在联系。道德与学术,特别是德性与人文社会科学有内通性。人文社会科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同时又是人生经验、道德涵养、人格精神的结晶。二者相互依存,没有德性,没有与人民和历史的内在联系,就难于有规律的发现,就难于有科学的论著。所以,立言先立德,治学先做人,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和我国治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一条普遍的法则。

 

  从更深层的意蕴看,真、善、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特别在人文领域,没有善就难于掌握真,没有大善,没有大德性,就难于创造大智慧,难于产生大思想,难于作出大学问。《老子》创造了一种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但《老子》又称《道德经》,在这里,“德”与“道”是内在关联的。《论语》是儒家的元典,“仁”是孔子的根本思想。“仁”是儒家的大善、大德性,同时也是儒家的大思想、大学问。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德有大德,有小德。佛教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