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青海甘肃文物大量流失已…
青海甘肃文物大量流失已…
青海甘肃文物大量流失已…
青海陕西等地将有大雨 …
青海民和:大量新石器时…
青海湖近日频现海市蜃楼…
拉夫旦:青海藏族中杰出…
百余名海归人士将在青海…
青海大柴旦地区余震不断…
闽南佛学院法师参学团游…
最新热门    
 
青海甘肃文物大量流失已十年 文物部门无能为力(1)

时间:2009-9-11 11:20:30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堵截并报案的人形彩陶罐,多方专家初步认定属于马厂文化(距今4300~4000年)的珍贵文物。现在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等待专家做进一步鉴定。本报记者 王俊秀摄

9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发现有人贩卖一件双面人形彩陶,及时向警方报案,将彩陶进行依法追缴。 


  目前,这件彩陶暂存于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正在申请专家进行鉴定。


  记者将这一彩陶从不同角度拍了照片,请多名专家进行认定。专家经初步认定,均表示很有可能是真品,且是稀有的文物。


  青海省文物局张姓工作人员说,从照片看来,这是个蛙纹人头彩陶罐,是不太常见的一个彩陶。曾经见过一件类似的,现存于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博物馆,那是国家一级文物。 


  柳湾博物馆负责人王主任看了照片后表示,这个应该是真品,而且是属于比较稀缺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则表示,类似东西以往出土不多,他早年曾在波士顿美术馆见过一件,在青海也出土过一件。李水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人类学,曾任四川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如果不是赝品,就是一个珍稀文物。赝品一般都是仿造的,要是赝品为何要仿造一个并不常见的呢?他们又从何去仿呢?连专家都很少见过,他们有那么高的见识吗?”


  记者又将此物照片请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定。他表示,从照片上来看像是真的,属于马厂文化。“像这样的东西很少,极具考古研究价值,我们这儿都没见过,是比较稀有的文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甘肃省秦安县焦家沟曾经出土一件马家窑类型早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但器口的人头已不是立体的雕像,而是在瓶颈上以浮雕和彩绘的形式做成人面像。兰州华林坪出土过一件马家窑类型晚期的彩陶残器,为人头形器口,鼻梁与耳雕塑而成,眼和嘴是绘出的。(王俊秀)


  文物盗卖:谁的疯狂,谁的伤悲?


  盗掘文物成了官场贿赂、商场洗钱的工具


  本报记者 滕兴才


  “从几十年来港澳富商巨款回购流失文物献给国家,到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铜兽首拍卖事件,我们正在近乎疯狂地试图追回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然而,如果我们现在不能阻止国内的文物再因为我们的治理不善流失出去,那么,追索流失文物又有什么意义呢?”李健民感慨道。 


  李健民,64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参与过多处重要文物地址的挖掘工作。9月10日,他用自己超过40年的考古工作和考古研究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揭开了日渐猖獗的文物盗卖现象背后不为人知的“黑色故事”。


  “要想富,先盗墓,一盗一个万元户”


  据李健民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文物的价值,特别是经济利益逐渐显现,非法的盗掘和走私行为日益猖獗,甚至不少地方流传着这样的话,“要想富,先盗墓,一盗一个万元户”。


  李健民告诉记者,首先是被标识为墓葬地附近的村民会闻风而动。有的在野外打墓标,前后左右一打墓标,如果发现下面的墓穴只有几十厘米宽、几米长,那就没有太多陪葬品,如果有好几米宽,这么大的空间就肯定有不少陪葬品。这种专业的方法常常是村民跟专业考古队学来的。李健民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在山西省晋侯墓进行考古挖掘工作时,不少村民都刻意学习他们的操作方法,甚至连工作队驻地看大门的老人都会留心听他们的讲话,作为有用信息传递给自己家人和亲戚。


  相对于村民这样的小打小闹,一些犯罪团伙,特别是与境外文物贩卖集团勾结在一起的犯罪分子,他们的盗掘和贩运已经有了高效运转的途径。不少文物贩子和国内专门从事盗掘古墓的人联系密切,一听说国内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文物贩子会先付给盗墓者几万元不等的定金,无论能否盗出有价值的文物,这笔钱都不收回,有价值再加钱。这些团伙盗墓者使用卫星定位仪、雷达联系,出入有专车,甚至有盗墓分子为了作案,把踩好的点圈起来建成工厂,故意让烟囱冒烟,伪装正常生产,其实在里面疯狂盗掘。


  李健民研究员也告诉记者,现在各地城市化不断发展,各种基建项目很多。按照规定,基建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向文物部门提出申请,由文物部门通过资料和实地打墓标,判断项目征用地地下是否有文物,如果没有才可以施工。但实际上,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这个环节在很多地方都被省略了。


  正是这些基建项目,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成为不少文物流失的新途径之一。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动土之前就有挖掘文物的意识,他们往往会明确告诉施工队,如果挖出来什么文物,都可以折价卖给他,并且张贴或者发放一个收购价目表。


  民警打着执行公务的旗号公开盗掘


  疯狂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和文物贩子。李健民研究员给记者讲述了在文物保护圈内众所周知的一件荒唐至极的事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