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是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基础文献工作的一大进展,它首次对中国现代美学包括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宗白华、丰子恺和朱光潜六位名家的美学著作进行了集中文献整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朱光潜全集》和《宗白华全集》的整理出版曾引起学界的巨大关注,但是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这些大家在同一层面上进行集中的文献编选却从未有过。而且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套文丛不是简单地将文章放在一起,而是具有自己明确的学术定位与学术识见,并以此为核心来遴选与编排文章。这样富有追求的大型学术文献编选,迄今似不多见。“文丛”的编选出版确实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与开拓。
首先,金雅教授和聂振斌研究员撰写的《文丛·序论》清醒地阐明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即总结呈现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以在新的语境中传承发展这一精神传统,从而推动当下的美学研究和人文建设。编选者把中国现代美学定位为“关注现实关怀生存的人生美学”,应该说是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核心精神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50余年间,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也是民众生活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国美学既有学科建构与理论建设的探索,也有直面人生与关注时代的激情,中国现代美学不只是单纯学科意义上的理论美学,它不仅试图去解决美学的学科与理论问题,更要直面现实中人的生存及其意义的问题。中国现代美学名家们或者着眼于人对于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的自由承担,或者着眼于人对于自己的生命自由理想的渴望而进行的美学探索,是中国美学宝库中极有理论价值和人文情韵的宝贵遗产。
当前市场经济的推进与发展所带来的人的世俗化、功利化,心灵的枯竭、精神的枯萎和生活的单调,面对着人的这种单向度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意义迷失和日常生活表面的“时尚审美”追求,我们的美学研究应该适当保持启蒙理性立场,认真发掘、整理包括中国现代美学在内的人生美学遗产,以发挥审美对当今人的生活的重要现实意义。王国维的境界说、梁启超的趣味说、朱光潜的情趣说和丰子恺的真率论等等,都是应该深入研究、认真汲取的。“文丛”在各位名家的美学著作编选中,以他们的人生美论为编选重心,不仅反映了当下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也体现了编选者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忧思。
其次,“文丛”各选本的篇目编排科学地体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美学特色。相对于西方经典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意识和理论特征,中国现代美学就不那么明显与强烈。即使是像朱光潜这样的直接在德国留学的美学博士,因为他的人生美学立场,所以也并不是专门谈美学问题的著作才是美学思想著作,他早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等,在谈人生问题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关于美的思考。“文丛”选主的这一特点,无疑给丛书的编选增加了困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