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村上等基本…
舒晋瑜:中国学研究的冷…
新中国让苏州古典园林凤…
史海回眸:新中国打击地…
芭玛继续影响中国东南部…
北海道中国女子系被勒死…
首届温哥华中国文化节登…
毛泽东后人称毛体书法应…
中国唯一一座秦腔博物馆…
“中国末帝的转身历程”…
最新热门    
 
中国之读:以中国的语言方式读中国

时间:2009-10-8 11:11:34  来源:不详
们自己的“同一首歌”。付出数千年的历史成本之后,在无数血与火、治乱循环的生死存亡的挣扎之后,今天来听这些回荡在中国大地上摇曳多姿的旋律,似乎是用不着为它的丰富付成本了。举重若轻的“中国”二字,是中央电视台及其“同一首歌”栏目火爆的奥秘,这用不着什么考证。如果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如果问为什么会唱“同一首歌”,其奥秘就在漫卷世风的“中国化”的几千年沧桑的背后。

 

    这里我们其实就读到了“中国”二字所蕴藏着的深刻的理念。有人只看到古人将中国视为中央王国所带来的盲目自大和自我虚幻,并给予严厉的批判。这是我所读到的在众多文章中异口同声的言词。我想必要的批判固然必要,但重要的蕴含在“中国”二字中间仍然重要。“中国”告诉我们一种观念,这观念赋予理性实践则成为我们组织社会和地缘生存的理念。靠着这个理念,我们整体地把握了一座座绵延百里千里的大山,全流域地把握了一条条江河,甚至数条数千里长的江河,全方位地把握了、中和了甲骨文里早就一再出现的南方、北方、东方、西方,中国理念就其性质讲,最主要与核心的地方就是它表达了一种东方/中国的国家组织形态,以及国家思想,就是由众多亚中心构成其大,并由这些亚中心联结倾向于一个中心整体,因此世界上才“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一词体现了中国人杰出的政治智慧。《尚书》中记西周时的告言:“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这大概是我们所见的最早的关于“中国”二字的记载了。它们在言说中都涉及到了一个“天”字,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秉承一种天命的理念,是天赋中国。古代中国的中国观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中国与天下两个概念在其最高层面是意义重合的,说明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天下主义。居天之下,走中正之路,以中和精神,求和谐之境,天下为己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些“中国”二字所蕴含的社会群体至上的古老朴素的社会主义价值元素,这些人类社会大道,使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对天下和世界的负责精神。“中国”不过是将天下情怀与责任落实到实践中,大地上,在这个意义,中国从来不是西方式的“帝国”,现在书刊中的随处可见的“中华帝国”云云,竟出自许多史家之口,大约都错了,需要改正。“中国”二字中的民族主义意蕴并不浓厚,或者说在很多时候并不自大和自闭,是现代世界和西方的民族国家的理念逼迫我们搞出了一个民族主义。在新世纪在胸怀中国的基础上放眼世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觉得,生态保护也好,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也好,和平与发展也好,天下主义,甚至叫地球主义也无妨,这或许是古老中国的中国观给未来全球化世界的一个可资参照可堪珍贵的贡献。如此,则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中国是与时俱进的,中国之读也是与时俱进的。从“中国”概念渐趋明晰的夏商周的第一中国,到秦汉中国,隋唐中国,再到宋元明清中国,直到现代中国,我们经历了古中国,旧中国,走进新中国。新世纪还要去建设和创造科学发展的“新新中国”(杨振宁语)。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稳健如一,也不断地创新中国、复兴中国。此时此刻,我们似乎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地,中国之读,读中国,我们记住了古老的《诗经》中千古徘徊的一句话,说的正是中国,一个理念,也是一个预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