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 入…
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
非遗传承人有了经纪人 …
我国端午节入选世界“非…
泥里淘出国家非遗 美轮…
泥里淘出国家非遗 美轮…
“非遗”保护中的工艺美…
四川凉山《彝族挽歌》将…
四川新增144项非遗 北川…
最新热门    
 
“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 入选26项世界第一

时间:2009-10-12 20:16:21  来源:不详
  张庆善:文化是有辐射性的。鼓励联合申报,是为了共享资源,更完整地进行保护。比如以前的长调我们就是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中国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与影响一直都很明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调研,今后会与周边国家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预备清单上还有1000多项

 

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

 

  记者: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有预备清单,“非遗”的申报呢?

 

  张庆善:也有清单。我国已有1028项国家级名录项目,这就是今后申报“非遗”名录的预备清单。

 

  记者: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对“非遗”的提名数量表示关注。今后,我们是否不太可能一次通过太多项目?

 

  张庆善:我们的每一次申报都是按照联合国的程序按部就班严格执行的。至于今后是否会有数量要求,还不清楚。我们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会单纯追求数量多少。

 

  记者:成功进入名录之后,相关的保护工作如何进行?也有类似的退出机制吗?

 

  张庆善: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在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

 

  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遗”的许多内容与百姓密切相关。除了确实无法融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非遗”内容,因此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比如中国的剪纸,其基本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化,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却以艺术品的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