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赵亚平 朱俊华 崔学森:大学的本质与境界

时间:2009-10-16 9:32:21  来源:不详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出现的某些倒退现象,正是教育遭受扭曲的反映。面对大学这样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思考又被引回到问题的原点——教育到底是什么?大学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大学的领导者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德行和思维?

 

大学的本质

 

  池田大作将其对大学使命的理解体现在他所创办的创价大学的校训里:成为人格教育的学府、文化建设的摇篮、人类和平的要塞。耶士培等人也主张“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模铸整全的人”、“在教学与研究之外,大学更应惜意于创造性之文化情调”。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大学教育应具有如下特征:

 

  教育是完全的。“完全”的第一个含义是“全人教育”,即“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应该关注人类的每一个方面——智力上的、心理上的、社会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教育形式不仅是教室、实验室内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和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完全”的第二个含义是“众人教育”,即教育是为了所有人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成功,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应该成为学校的追求和境界。

 

  教育是诚实的。教育是氛围的潜移默化,所有教育者的个人行为、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服务及其对各类事务的态度和决定都会构成氛围的一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为此,大学应该警惕校园内广告式语言、浮夸虚假之风和商场、官场习气的流行。

 

  教育是感动的。一切教育都源自人的内心,因此教师成功的阶梯是首先取得学生的尊敬,学校成功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感到了完全的尊重和关爱。学校处理任何事务时与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脱节,就只是在办“事”而不是办教育了。

 

  教育是创造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承和记忆,而是受教育者在继承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价值体系和文化模式。其次,“教”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再思考一些新的东西。第三,教育需要由摆脱短期功利并有首创精神的人去引领。

 

  教育是高雅的。大学应该充满大气、正气和雅气,具有令学生和社会尊敬的气质。这种气质需要抛却功利和繁枝末节的勇气及远离浮华虚假的气节。归根结底,需要对大学理想精神的坚守和把育人使命看得比社会流行的世俗标准更重要的信念。不排除媚俗、媚势、媚利之风和炫耀、掩饰心态对大学肌体的侵蚀,大学就会具有两副面孔和双重人格,那时大学的神圣与庄严也就不复存在。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