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段伟文:中国文化脉络中…
习近平参观柏林中国文化…
陈长文:简论“科举文献…
陆天明:中国文学迫切需…
张曦:中国文化传统 中…
图文:女子因丈夫出轨摆…
图文:上海闹市60对新人…
首届温哥华中国文化节登…
图文:村民用玉米棒拼成…
余文:今年中秋节为何姗…
最新热门    
 
李国文:说“十”

时间:2009-10-20 11:33:29  来源:不详

  国人特别偏爱“十”,喜欢十分的满意、十足的成色、十成的收获、十全十美的结果。然而,无数历史证明,对于“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过于绝对主义、形而上学、死板僵硬地非“十”不可,会起到阻碍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开拓发展的不好作用——

 

  曹操要和袁绍决一死战,信心不足。谋士郭嘉进十胜十败说,他分析了曹操拥有的十个优势,和袁绍所具有的十个劣势。于是,才有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终极,完整,最后,圆满,无以复加,再也超不过了。

 

  所以,到功德林吃斋饭,有一道菜通常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素什锦。所谓素什锦,就是用黄花、木耳、香蕈、豆丝、腐竹等主料,投入锅中,用香油炒制而成的素菜。但菜的成分,一定要够十种,才能算什锦。于是,胡萝卜、冬笋、青豌豆、香芹、面筋之类,也都是凑数入选之料。外国人类似的菜,例如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用多种同类项的材料,混杂在一起,浇上沙拉油,端到桌上来的,但并非要放进十种材料不可,多几种,少几种,是无所谓的。

 

  对于“十”这个数字的过分在意,和过度的敏感,是纯属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十分的满意,十足的成色,十成的收获,十全十美的结果。十,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种临界的极致境地。于是,扩而大之,中药的十全大补,中乐的十面埋伏,国画的十美图,古代人犯了罪的十恶不赦,连旧社会的上海,也一定要叫做十里洋场。这个十字,都意味着极限,再无法逾越的了。

 

  中国人喜欢十,讲十,十年寒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定要一口咬定这个十不可。我不知道这样的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僵硬死板,是不是起到阻碍中国人思想的活跃以及开拓发展的不好作用?

 

  已经达到了顶点,饱和,终结,完成的状态,人们还需要努力奋斗吗?还有必要再去争取,再去开拓吗?乾隆皇帝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因为他一生做了文治武功的十件大事以后,满足了。于是,从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在这以前,为了凑这个十,偏要去西征,打到准噶尔,无功而返。看来,一定要凑这个十,而到勉强的程度,也够痛苦的。

 

  显然,对于中国人特别热爱的这个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定要到十,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其积极意义。但够了十,便不图十一、十二,不想取得更大进步,恐怕就有一点欠缺了。因为生活从来是不会停滞的,道路永远是向前的,人的生命没有结束,也不可能有终点站。所以,十,不能是努力的尽头,这种非十不可的思路,是与中国人习惯于十是完整,完整就好,四平八稳的思维模式有关。如果不倡导实事求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