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10月30日 电影艺术家夏…
艺术家用牛粪给部长塑像…
李岚清在中央财经大学畅…
《我的梦》“沸腾”以色…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
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点…
吟诵专家相聚北京语言大…
食指:感悟中国诗学艺术…
八旬老人用瓜子皮制作艺…
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
最新热门    
 
脸谱艺术的研究与传承:访《京剧脸谱》一书作者傅学斌先生

时间:2009-10-30 11:00:09  来源:不详
说到序言,最初我曾建议出版社是否由他们出面请人作序,至于跋,我也约过一位同道朋友执笔,后因故未能如期完稿。书稿寄出后,我正等候出版社修改书稿的回音时,书已发稿付印了。如今出现的纰漏和不足,可以说都是我的粗心延误造成的。写跋没有落实,是我说了空话;因为没有写后记,也失去了向辅助我玉成此书的各位师友致谢的机会,尤其是本书节录了周华斌老师的为《脸谱勾奇》写的一段序言,署名竟然少了一个字,为此我要向提携过自己的恩师道歉。

 

中国网:近些年来,关于介绍京剧常识的丛书、辞典,无论北京还是各地方都有出版,您这本著作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提到著作实不敢当,书的封面上虽然印了一个“著”字,那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为这套系列丛书定的统一规格,我之于本书的工作,顶多落个编字,若说和其它京剧常识类辞书有什么不同,可以说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其一:本书专题介绍京剧脸谱,不涉及京剧艺术的其它方面;其二:笔者除编纂文稿之外,还亲自动笔画的图例;其三:本人自1961年调入梅兰芳京剧团后即开始收集、整理脸谱,曾拜翁偶虹为师,私淑刘曾复教授,受两位前辈的教诲点拨很深,因此本书大量引用了他们对脸谱的论述以及画作,如有《翁偶虹戏曲论文集》、《京剧脸谱图说》、《京剧脸谱大观》、《京剧脸谱梦华》、《京剧脸谱艺概》等。我认为这种面对大众的普及读物,越是人所共知的内容,就越不能遗漏,关于这些内容许多前辈都有详尽论述,我这本《京剧脸谱》中引用他们的论述是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的一种文化传承。

 

中国网:您在本书的《脸谱的发展颠峰》一文中,为什么要强调收集脸谱四十多年,非常有必要把舞台名家脸谱介绍给广大关注脸谱艺术的读者吗?

 

因为我收集、摹画脸谱虽然经历了四十多年,但起步之初很长时间都是在摸索,目标停留于收藏,之后又凭兴趣猎奇,以觅得古怪罕见的谱式而得意。让我初步领略舞台名角脸谱美妙的,还是1987年所见到的一批刘曾复教授手绘脸谱的照片。例如细看那些绿色碎脸,其中不同剧中人物白眉子的起笔处和黑眼窝上眼角的勾法变化多端无一雷同。读过《京剧脸谱图说》后才明白,他能绘好舞台脸谱首先是真正了解演员们的笔意,刘老不仅熟悉钱金福、杨小楼、王长林和侯喜瑞等众多名角的脸谱路数,还曾听他们亲口讲解过笔法要诀。同时,刘老还是位医学专家,懂得人体骨骼肌肉的结构,因此他画的每个脸谱都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所以本书插图多数都以刘曾复先生出版的图谱为蓝本,只是用白描画法,给人物添加了盔饰、髯口,以求还原舞台扮相从而加深读者印象。脸谱图例的释义则几乎照搬了刘曾复教授《京剧脸谱梦华》的内容,刘老的原文言简意赅,对那些脸谱的评价准确概括、内涵隽永、耐人寻味。

 

中国网:常听人说研究脸谱,不知道您怎样理解这研究二字,什么人才能称为脸谱研究家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