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沈长云:赵文化的历史渊…
北大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飙车案替身疑云:网民无…
苏晓云调研黄梅宗教工作
最新热门    
 
孙晓云:古代的书写姿势

时间:2009-11-6 10:55:30  来源:不详

王羲之的书写姿势

 

  “席地而坐”、“窗明几净”这些词语产生时,中国人还没有使用桌椅。确切地说,有毛笔以来的七千年,起码五千五百年是坐在地上,后来也只是坐在床上、榻上。

 

  中国古人的坐,是两膝着地,脚掌朝上,屁股落在脚踝上。到南北朝胡床、胡椅引进才有了垂足坐。

 

  我曾偶然看过一帧文物图片:西晋永宁二年的青釉双坐书写瓷俑,1958年在湖南长沙出土。两俑对坐,中间为一长方形几,上面放着砚台、笔与笔架。一俑似手捧几块板,这样的板明显是“牍”。古时的牍为薄木板所做,一尺左右,故为“尺牍”。另一俑则左手持一尺牍,右手执笔做书写状,正是阅读的姿势。

 

  这说明,当时的几并不作书写时肘、腕的支撑和依托,只用来置放器物和文具。两瓷俑证明了西晋人的书写姿势,也证明了长达几千年中国人都是在手臂、手腕无依托的情况下用此种姿势书写。 

 

  西晋永宁二年,已是西晋的末年,东晋就出了王羲之了。王羲之也是用这种姿势书写的吗?王羲之的书论中没有提及,同时代的书家亦未提及。没有提及是因为没必要提及。只有一种情况下没有提及的必要,那就是众所周知,是一种常态。

 

  我想,同期的绘画中可能会有无意识的反映。请看宋摹北齐《校书图》:图中一大床榻上坐了4个人,属文人学者,在校书。当时的书不是装订成册而是论“卷”的。

 

  榻上校书者姿态不一:其中一人左手拿纸,右手执笔正在书写,姿势如同西晋瓷俑;一人右手执笔作休息状,左手持纸伸平远看,像是欣赏自己的书作。

 

  画右还有一人则坐于平交椅,右手持笔,左手拉着纸下方,纸上方由侍者抻着。

 

  从同期的家具看,当时的几案都很矮,几乎与床榻齐平。如将纸放于几案上悬臂书写,视觉与手要有二三尺之遥,是无法写当时的细腻小字的。若整个手臂放于几案上,好比人把头凑近至脚面,这显然是一个杂技动作,恐羲、献前贤不至于如此狼狈。稍分析,这分明不合生理自然。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