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洪信良:读国学,为官先…
一位作家眼中的别样张学…
复旦校长杨玉良:大学不…
最新热门    
 
魏邦良:派系纷争几时休——《朱东润自传》读后

时间:2009-11-7 11:13:10  来源:不详
"杨岂深与前校长章益关系密切,时常出入章公馆,被指责为'公馆派',现在却做了外文系系主任;而孙大雨自己呢,则被冷落在一边。他受不了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认为都是党委书记李正文搞的鬼,所以就情绪对立起来。"(《海上学人》,吴中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94)孙大雨屡屡挨整,是他不肯与"公馆派"为伍的结果。

 

 

 

  在高校,学术争鸣是正常的必然的。然而在当时的复旦,学术观点的不同则会导致教师之间的隔阂和对立。《海上学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一个座谈会上,大家谈到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有一位老先生对此书颇不以为然,认为不值得花那么多精力为一个妓女立传。盖因这位老先生一向认为,传记文学应能激励士气,故传主应选择爱国志士和社会实干家。当然,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又别有一番深意,这本是可以讨论,值得争鸣的问题。但蒋先生一听到对于他所敬爱的老师有所非难,即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句话说'其辞枝',不愿再多谈了。"

 

  蒋先生是复旦教授蒋天枢。蒋先生尊重自己的老师,无可厚非,但听不得别人对自己老师的批评,就不妥了。毕竟,门户之见太深,就会变得狭隘。对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蒋先生"不愿再多谈了",对和自己观点相左的学生,蒋先生就更不能容忍了。

 

  三年级学生洪某某,写了一篇评论《诗经》的论文,该生的指导老师是蒋天枢。蒋老师发现论文的观点与己相左,就提起朱笔,将论文全盘否定了。学生不服,将论文送到系办公室,让系领导定夺。当时的系主任刘大杰让副主任朱东润解决这个难题。朱东润苦思冥想后终得良策,他对刘大杰说:"这事不能由教研组讨论,一讨论就僵了。乾嘉学派是推崇《毛传》、《郑笺》和朱熹《诗集传》的,你、我和陈子展是相信三家诗的。把相信三家诗的论文交乾嘉学派,大笔涂抹原在意中。不过你我都在教课,和天枢常见面,我看不如让洪某某重新誊过,送给陈子展评阅。子展不开课,指导一篇论文,不会拒绝。这样做,洪某某的问题解决了,子展和天枢平素不见面,也不会发生问题。"

 

  正是门户之见和派别纷争让系主任大伤脑筋,且酿成这一桩几乎无事的悲剧。

 

  余英时在新亚书院学习时,曾发愤攻读钱穆的著作《国史大纲》,为加深印象,余英时边读边做笔记,把书中精要之处摘录下来。当余英时把笔记本呈老师过目,请老师指教时,钱穆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做这种笔记的工夫是一种训练,但是你最好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半空页,将来读到别人的史著而见解有不同时,可以写在空页上,以备比较和进一步的研究。"钱穆这番话对余英时产生很大的启示,他由此知道了钱穆对学问的态度:《国史大纲》是他对历史的系统见解,但他不认为这是唯一的看法,而是允许别人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余英时因此懂得,学问的系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他说:"从此以后,我便常常警惕自己不能武断,约束自己在读别人的论著--特别是自己不欣赏的观点--时,尽量虚怀体会作者的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