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洪信良:读国学,为官先…
一位作家眼中的别样张学…
复旦校长杨玉良:大学不…
最新热门    
 
魏邦良:派系纷争几时休——《朱东润自传》读后

时间:2009-11-7 11:13:10  来源:不详
心和立论的根据。"

 

  对学者而言,"尽量虚怀体会"他人的"用心和立论的根据"非常重要,然而,却有很多人甚至一些学问大家都很难或不愿做到这一点。

 

  "1960年代初,语言学界有'语法'与'文法'之争,因为陈望道校长是'文法学派'的首领,所以复旦有许多原来主张用'语法'二字来表述的人,都纷纷放弃己见,投到'文法学派'的旗下,只有张世禄先生仍旧坚持'语法'的称谓。陈望道为了统一复旦语言学界,形成一个完整的复旦学派,特地登门拜访,--这是1949年以来,陈望道唯一的一次登上张家之门,目的是要张世禄先生同意'文法'的提法。但是,张先生就是不肯答应。"(《海上学人》P58)

 

  本来,校长屈尊拜访一位老师,倒是有几分礼贤下士之风,不过,倘若拜访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放弃自己的学术观点,就让人不知道该说啥好了。这件事却让我想起李晓小说《继续操练》里一个情节,某大学两位教授因对"之"字有不同的解释同结下梁子。

 

  "别客气。"我送他到门口,"没本的生意,想舒畅尽管来找我。顺便请教一下,刘柳二老是怎么成了对乌眼鸡的?"

 

  "据说事出五十年前,当时他们对《尚书·盘庚》里的一个'之'字的释义起了分歧,刘老训是,柳老训适,先是人前人后地争辩,后又在书上报上论驳,一发而不可收。其实两老都没对,按目前公认的解释,那字是文章虚词,没有实义。"

 

  派系纷争是一种内耗,内耗的范围既包括人与人之间无谓纠缠和猜忌,还包括一些重大项目的流产。

 

  复旦的鲍正鹄教授晚年曾准备修订《中国近代文学史稿》,已组建了工作班子,申请到了项目经费。因为年老体弱,他想请吴中杰教授协助他工作,吴教授婉言拒绝,任鲍教授再三劝说,他也不肯出手相助。原因是什么?多年后,吴中杰才吐露了实情:

 

  "其实,我对近代文学是很感兴趣的,而且还曾想把近代、现代、当代三段文学史连起来研究,能在鲍先生指导下研究近代文学,就像当初在他指导下从事鲁迅研究一样,收获一定很大。但是,他的工作班子已经组成,由于某种人事关系,我进去之后也无法开展工作,而这情况又不便在老师面前直言,--我想,那是即使讲了,他也未必会相信,所以只好借口我正在撰写《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而加以推诿。"((《海上学人》P116)

 

  由于害怕陷入人事纠纷中,担心不好开展工作,吴中杰违心也狠心地拒绝了恩师的求助,不仅开罪了老师,最终还导致这个项目因人手不够而被拖垮了。派系纷争,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