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刘固盛:论老子之善
最新热门    
 
刘固盛: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时间:2009-11-9 11:15:23  来源:不详
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激相荡而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抑或对我们形成强烈冲击的西方文化仍然能够被中华文化加以化解并进行有效的吸收融会,都和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有莫大的关系。今天,“和而不同”仍是各种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原则。诚如汤一介先生所言:“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今后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就必须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充分吸收他们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文化。”

 

  二、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二,乃指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文化立场上则体现出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此之谓也。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的本位性,亦源于此。

 

  “和而不同”,体现出刚健向上的精神气象。《易·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道的运行强健不止,赋予万物性命生机,万物保持太和状态,欣欣向荣。人类的行为则须效法天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天人之和,充满着蓬勃发展的力量。《乾卦·文言》又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天道刚健纯粹,万物亨通,自然和畅,社会和美,没有压抑,没有冲突,君子之德亦当如此。

 

  “和而不同”,还意味着坚守正道。朱熹《四书集注》释“和”为“无乖戾之心”,陈天祥《四书辨疑》则指出:“和则固无乖戾之心,只以无乖戾之心为和,恐亦未尽。若无中正之气,专以无乖戾为心,亦与阿比之意相邻,和与同未易辨也。中正而无乖戾,然后为和。凡在君父之侧、师长朋友之间,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可者献之,否者替之,结者解之,离者合之,此君子之和也。”君子之和具有一股中正之气,并能矫正君父师长朋友之失,此与小人之同异也。实际上,朱熹本人对“和”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朱子语类》卷四十三云:“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和是公底同,同是私底和。……盖君子之心,是大家只理会这一个公当底道理,故常和而不可以苟同。”朱熹认为君子之和当以公正为原则,做到心底无私。对此,王夫之《四书训义》又有所申论:“君子以义为尚,所与共事功者,皆君子也。事无所争,情无所猜,心志孚而坦然共适,和也。若夫析事理于毫芒,而各欲行其所是,非必一唱众和而无辨者也,不同也。即不幸而与小人共处焉,亦独行己志,不同而已,未尝挟忿戾以自伤其和平之度也。小人以利为趋,所与相议论者小人也。以权相附,以党相依,依阿行而聚谋不逞,同也。乃其挟己私之各异,而阴图以相倾,则有含忌蓄疑而难平者也,不和也。……故君子兴而养天下于靡争,小人出而成朋党以致乱,知人者可弗辨哉!”君子尚义尚正,心底坦荡,纵使与尚同的小人相处,也不会受其影响,仍旧能够保持自己固有的平和与正气,这就是“和”。从这个角度来说,和同之辨,诚然关系到天下之治乱与文化之兴衰。

 

  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

 

  “和而不同”的第三个含义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文化精神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