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骗子群发消防公文骗钱 …
最新热门    
 
钱红莉:人生不相见——我读《诗经》之《君子于役》

时间:2009-12-2 9:54:17  来源:不详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林庚先生说这首《君子于役》是情生文,也是文生情。这里的“情”,依我的理解,应该是情景的情。看见“鸡栖于埘”、“羊牛下来”这样温馨的恒常之景,自然想起了生命中的不寻常——远在边疆的夫君,于是,刻骨的思念之情蔓延成灾。

 

    由于生长于乡村,对于“鸡栖于埘”、“羊牛下来”这样的景趣太过熟悉。那么,读起这首诗来,分明有一种久远的唤醒。日暮思归,与触物伤情一样,仿佛是人的天性,无法控制无法摆脱。对于成人如此,而对于幼童的我而言,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一种隐藏了多年的不为人知的经验——

 

  是黄昏,鸡鸭鹅都进了鸡舍,牛羊也都从山上下来进了圈,我一个人蹲在村口的小路旁张望,始终不见妈妈从田畈归来的身影,长时间地被寂寞纠缠着,饥饿又荒凉——天快要黑下来。对于黑的恐惧是幼童克服不了的弱项。一天天里,我总在村口张望,焦躁,无聊,憧憬,五味杂陈,好不容易远远望见一个人影宛如妈妈,便喜悦重生地跑上前去迎接,可是,待走到能看清那人的面貌容颜,希望却又落空——希望与失望之间的落差,令幼小的心一次次遭遇着莫名重创。这种创伤不为人知,又无法启口,所以才伤得深重。童年的大半光阴,几乎就是在这种日暮思归中默默度过的。

 

&n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