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骗子群发消防公文骗钱 …
最新热门    
 
钱红莉:人生不相见——我读《诗经》之《君子于役》

时间:2009-12-2 9:54:17  来源:不详
bsp;   在记忆里,夜幕降临那一刻,特别温馨,总有一种万物归家的安宁。可是,这样的好时光何其稀少——每到农忙时节,田畈仿佛成了妈妈的家,她总是早出晚归,是真正的披星戴月,等我们姐弟仨好不容易把她等回家,吃上晚餐,那些鸡鸭们早已进入到梦乡。

 

    诗人杨键曾经说,亭子都是古人用来远望和思归的。我觉得杨键说出了古人的情怀。而在我小时候的村口,根本没有凉亭,通向村口的,都是曲曲弯弯的小路,白蛇一样逶迤——此时的小路替代着凉亭,也是用来远望和思归的,至少对一个孩子言,当是如此。当斜阳西下,她焦急地站在村口,妈妈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不知其期”、“不日不月”?

 

    自小遍尝这种日暮思归的滋味,如今再读这首《君子于役》,分外有感念,这女子,仿佛是我的化身,不过是又让我重复了一遍乡村生活。胡兰成说过,古代的先民无非求的是一个现世安稳。然而,置身那样一个兵荒离乱的时代,又如何求得了一个现世安稳?所以便有了《君子于役》。诗写得平实日常——“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原本一派宁静和美的日暮之景,可是接下来呢?她想到了“君子于役”——心爱的那个人远在异地。然而,我又怎能不思念他,所以她说“如之何勿思”?这种情怀始终默默流淌在心里,尚不能表露,以防公婆、儿女有所觉察,她也许一边强颜说笑一边任思念在心底翻滚,这种感情最为锥心。

 

    诗分两节,前后句子没什么大动,写的都是日暮时节的远望思归之情,只后一节的最后一句,有了变化。她先是思念他,到末了,竟担心起来,也不知道他可吃得饱穿得暖。担心牵挂,远比单纯的思念更能磨人,这样的感情又多了一重。这首诗也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原本是温暖安宁的乡村景趣,却额外把悲伤之情衬得如此哀凉。

 

    多年以后,一个叫王维的诗人,也写过一首反映乡村景趣的诗——《渭川田家》,非常好,与《君自于役》一样的平实: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