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各地寻找曹操陵墓之旅:…
两名毒贩在广播电台发启…
高中生破解暗语寻找受困…
父亲千里寻找误入传销组…
大报恩寺遗址发现神秘砖…
寻找被湮没的历史:清代…
全球汉学家相聚中国:从…
最新热门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香尘小巷深处起琴声(3)

时间:2010-1-8 10:55:12  来源:不详
菜市口南边的南半截胡同:荀慧生早年的另一处居所

    宽阔的菜市口大街上,车子并不多,显出一种都市大街难有的宁静。我们从菜市口的十字路口向南走了一会儿,一座古老的建筑向人行道突兀而出,映入眼帘的是山墙上醒目的牌子“谭嗣同故居”。显然,当年在把菜市口胡同拓展为大街的时候,有关方面为了保护这座故居,特意设计人行道从旁边绕过。

    从谭嗣同故居旁边,我们向右拐,再向南走,就到了南半截胡同。胡同的北口外,屹立着一栋高大的现代化建筑,那明晃晃的玻璃,反射着下午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我们转过身去,把那光芒遮在背后,倏忽之间,恍如时空穿梭一般,面前只有一片灰色的平房,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使心绪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南半截胡同形成于明代,原称“半截胡同”。清代分成了南、北半截。民国的时候,称为“南半截胡同”,沿用至今。历史上,诗人龚自珍、革命家徐锡麟、作家鲁迅等人,都曾在这条胡同住过。从胡同北口稍往南走几步,我们看到了绍兴会馆。当年,鲁迅先生曾在这里住过七年半之久,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然而,我们此行并不是为了拜访绍兴会馆,而是要寻觅一处不可能找到的遗迹——荀慧生当年的住处。

    1919年,荀慧生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和谭小培、尚小云赴上海演出,荀慧生担任刀马旦,公演引起轰动,人称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和荀慧生(艺名白牡丹)为“三小一白”。后来,他又演出了《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声名大噪。弱冠之年的荀慧生,即将迎来艺术生涯第一个高峰期。

    可是,关于荀慧生在这一时期的住处,依然缺乏详细的记载。我们只是查到他在搬离大耳胡同之后,曾在南半截胡同住过。至于具体的门牌号,仍是无从考证。我们向胡同里的老住户打听了一下,他们都摇摇头,“太远的事儿,根本不知道……”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行走在胡同之中。两旁的老房子,在寒风中默然伫立着,却又温和地接纳着我们的目光。几分钟后,我们走出了胡同的南口。回眸一望,小巷依然宁静,心中难免怅然。当年,荀先生究竟住在哪个院落?我们来了,却不能知晓。那一切,早已风化在历史的记忆中……     

    ■宣武门外的椿树上三条:荀慧生的福地,见证了他的事业高峰

    离开了南半截胡同,我们走过菜市口的十字路口,路北是宣武门外大街。沿着大街,向北走了一会儿,我们向右转,走上西草厂街。路北,是一栋栋高大的现代化居民楼,楼牌上写着三个大字:“椿树园”。现在,这里是居民小区。我们取出随身带着的《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认真地对照了一下,原来这里分布着许多小胡同,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椿树上三条。

    当年,椿树上三条11号(后改19号)有一座院落,格外引人注目。据史料记载,此寓坐北朝南,共有四进院落。红漆街门与墙垛上方为精致的雕花装饰,门外置有石鼓门墩一对,下面为三层青条石台阶。入大门,南房、北房均高大宽敞,中有游廊相连,跨院西南角建有假山、凉亭,布局十分精巧。虽然这一切,现在都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但我们从这些记载当中,还能依稀想见这宅院当年的风采。

    这座院落,是二十多岁的荀慧生事业有成之后,用多年的积蓄购建的。正是在这里,1923年,荀慧生收下了他平生第一个弟子——票友叶寿梅。

    我们走在椿树园小区,两旁的高楼排闼而来,带着现代化的凌利锐气。小区之中,也有一些笔直的小路,似乎看不出当年胡同的肌理。小区偏南,靠近西草厂街的地方,还有几棵光秃秃的树木,零落在整洁的街道之中,显得格外扎眼。从树干的高度和粗度可以判断,它们绝不是新栽的小树,而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树。从传记上看到,当年荀先生住在这里时,亲手栽了不少果树,他常常在院中赏花、摘果、纳凉。而从地图上看,椿树上三条又是最靠近西草厂街的。莫非这些老树,当年也曾在荀先生的院落中挺拔吐翠?这,也仅仅是我们美好的猜想吧。

    荀慧生还喜欢作画。在椿树上三条居住期间,他于1924年正式拜著名画家吴昌硕为师。据史料记载,居所的前院有一西跨院,北房面阔三间,是荀慧生的书画室。当年,他经常在这里挥毫泼墨,沉浸在画国艺术的天地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尝试,对荀慧生的戏曲表演有很多启发。后来在《丹青引》一剧里,荀慧生饰演的才女杨云友,便有当场作画的情节,荀先生每演至此,气定神闲,功力毕现,引来现场观众一片喝彩。

    搬进椿树上三条之后,荀慧生的事业进入了高峰期。1925年10月2日,他和当红老生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1927年6月,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了京剧旦行“五大名新剧夺魁”的评选。当时参评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新戏。荀慧生拿出的新戏,正是前面提到的《丹青引》,同时入选的有梅兰芳的《太真外传》、程砚秋的《红拂传》、尚小云的《摩登伽女》和徐碧云的《绿珠坠楼》等。这五位京剧艺人成为了“五大名旦”,后来人们又习惯去掉徐碧云而称“四大名旦”。入选“四大名旦”,标志着荀慧生的艺术走向成熟。

    1931,再次评选“四大名旦”,要求依据天资、扮相、嗓音、字眼、唱腔、台容、身段、台步、表情、武艺、新剧、旧剧、昆戏、品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榜上有名。从1911年学京剧算起,整整二十年的艰难求索,荀慧生终于成为梨园行的大师。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在椿树上三条的宅院中,在那昏暗的灯光下,而立之年的荀先生回忆着往昔的奋斗历程,是多么的百感交集,又是多么的踌躇满志。

    1999年,椿树上三条被拆除。虽然我们见不到荀先生当年的故居,但我们深知:这里在荀慧生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俗的词来说,它也算是先生的“福地”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