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
各地寻找曹操陵墓之旅:…
两名毒贩在广播电台发启…
高中生破解暗语寻找受困…
父亲千里寻找误入传销组…
大报恩寺遗址发现神秘砖…
寻找被湮没的历史:清代…
全球汉学家相聚中国:从…
最新热门    
 
寻找荀慧生:繁华事散逐香尘小巷深处起琴声(4)

时间:2010-1-8 10:55:12  来源:不详
白庙胡同:抗战期间,荀慧生椿树上三条的住处被汉奸强占,荀家迁居于此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们穿过来往的车流,来到了西单路口。现今,这里的繁华已不必多言。可是,谁又曾记得,当年这里也曾留下过荀慧生的足迹呢?

    就在西单路口的西北角,矗立着雄伟的中国银行大楼。在中国银行大楼与“君太百货”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路,旁边立着路牌:“民丰胡同”。因为两旁都是高楼大厦,这条胡同和老城区的胡同风格完全不同,事实上已经是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了。

    其实,根据老地图显示,民丰胡同原来叫作“舍饭寺”。而在它南边,相当于现在中国银行大楼的位置,还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作“白庙胡同”。20世纪40年代的一天,一位清秀儒雅的中年人,带着妻子和孩子,悄悄地搬进了白庙胡同。对于他的到来,街坊们并没有太多注意。其实,这位中年人,就是此时已经大名鼎鼎的荀慧生。

    荀慧生为什么会放弃椿树上三条那漂亮的宅子,搬进白庙胡同呢?他原来的住所又被谁占了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评上“四大名旦”之后,荀慧生并没有在荣誉面前迷失,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京剧事业中。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荀慧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亲赴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抗日前线,为将士们进行慰问演出。其中有一个故事,广为后人传颂:在一次空袭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这位战士正是一位荀迷,他告诉战友们,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听一段荀慧生演唱的《红娘》。荀慧生含着热泪,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这位伤员抱在怀中,为他演唱:“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许多战士用粗犷、嘶哑的声音,和荀慧生一同唱着:“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跟随着小红娘你就能见着她……”此时此刻,原本俏皮的唱词,却是那样的悲壮。

    年轻的英雄战士,永远闭上了双眼。而那熟悉的唱腔,却没有停歇,荀慧生和战士们巍然屹立着,从心底发出这一曲挽歌。这声音,回荡在京华大地,回荡在天宇之间,回荡在每个人的胸膛……

    回到北京城,荀慧生马上连续义演七天,将全部演出收入捐献给了二十九军。此后,为了支援抗战,荀慧生又多次通过义演捐献飞机,帮助前线战士消灭日本鬼子。这期间,椿树上三条院落中的每个人,都像荀先生一样,充满了报国的慷慨热情。

    爱国的荀慧生,就这样成为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们的眼中钉。抗战时期,有一个伪县长看上了椿树上三条的荀宅,仗着日本人撑腰,他们将宅子强占。荀慧生无奈,只得携全家迁往西单白庙胡同22号。

    现在,这座胡同的位置已经变成了中国银行,我们无法到原址探访,只能从一些传记当中了解当时大概的情况。

    当年荀慧生的白庙胡同住所,比起椿树上三条简陋了许多。大门坐南朝北,和原来坐北朝南的院落相比,似乎低了一个档次。院子也比以前小许多,环境也比较杂乱。这么差的待遇,是不是汉奸政府故意给荀慧生“穿小鞋”,我们无从查考。只是知道,相对恶劣的生活条件,给荀慧生一家带来了惨重打击。荀慧生的妻子吴春生念念不忘椿树老宅,心中郁闷,再加上久染重疾,在抗战胜利前夕,在白庙胡同溘然长逝……     

    ■宣武门外的山西街:荀慧生晚年居所,也是他现存唯一的故居

    前面,我们曾经探访过西草厂街以北的椿树园。而在西草厂街以南,有一条狭小的胡同——山西街。荀慧生晚年在北京的居所,就位于这条胡同。

    沿着西草厂街,我们向南拐进了山西街。一进胡同北口,左手边的墙壁上,一个斗大的“拆”字闯进了视线。白色的汉字,白色的圆圈,组合在一起,在这冬日里,显得无比冷漠。

    由于旧城改造,这里的常住居民很多都已迁走,只留下一些小铺子,旁边零乱地放着自行车,还有一堆蜂窝煤,更使道路显得逼仄。不时有行人经过,或是步行,或是骑着三轮车,没有谁停下来,都是匆匆而过。回头向北看,椿树园内高大的住宅楼,居高临下,像是审视着这条小巷,预言着它的明天。

    山西街,明代称为“山西营”,很可能有山西的兵营。传说,明末各省发兵来京勤王,这里是山西军的驻地。从清代至今,这里一直称为山西街。

    我们沿着山西街向南走,到了胡同南端,隐约看见路西的残垣间,有栋坐西朝东的房子,山墙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什么,心中暗喜。走近一看,只见几个大字:“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荀慧生故居”——这是我们最后要找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荀慧生还住在白庙胡同。随着建国后相关政策的落实,京剧艺人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荀慧生也不例外。他先后担任过中国戏剧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热心于戏曲改革,修改了原先的《红娘》、《荀灌娘》、《钗头凤》等剧本,以适应新时代要求。1952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荀慧生出演《樊江关》,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奖状。后又于1956年排演了《卓文君》,大获成功。

    1957年,荀慧生举家迁至山西街甲13号(原为6号)。综合一些传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座宅子占地约800多平方米,东西长约33米,南北宽25米,特别是庭院极为宽敞,可以练功、说戏。

    今日的荀慧生故居,里面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叩响了那扇青色的大门,沉闷的响声,惊扰了胡同的寂静,却唤不醒这沉睡的院落。眼看无人答应,想必是人去宅空,我们也只能在外徘徊。大门漆皮已开始剥落,山墙也是斑驳一片,大门西侧的墙体已经残破。唯有门口那一对石鼓门墩,一如前人记载的那样精致美观,像是诉说着当年的盛景。

    荀先生喜欢栽树,他常说:“种果树,春天赏花,夏天看叶,秋天观果,春华秋实。”他在椿树上三条住的时候,就在院子里种了不少果树。熬过了白庙胡同的苦难岁月,他在山西街的宽敞院落中,又找回了昔日的爱好。从传记上,我们看到,当时山西街的荀家宅院中,遍栽桃、梨、杏、柿、枣、沙果、核桃等树,荀先生经常把树苗、果实赠送给他的朋友。由此想见,当年这里定是一番诗情画意的景致。只可惜,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对着那扇冰冷的大门,默然伫立。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1968年,荀慧生先生与世长辞。42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变迁,先生在北京的老屋,有的已经无从考证,有的已经拆掉,保存下来的一处还如此清冷寂寞。然而,先生从来不会寂寞。这位曾经的“留香馆主”,人如其名,为人世间留下了无尽的戏曲芳泽。它们,就像当年山西街满院飘香的果实,依然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沁透了每个人的心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