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第八届博物馆数字化推…
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
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
第八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学会…
中国伊协八届三次常委(…
最新热门    
 
第八届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纪实

时间:2010-1-20 11:55:48  来源:不详

 

“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同课异构(由内地、港、澳、台教师用各自的教案来教同一篇课文)是2005年由内地小语会提出的一种便于比较研究、便于取长补短的交流形式,此后成为历届四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保留节目”。

 

  台湾小语会为本届“同课异构”准备的课文是著名诗人罗青的两首诗:《枯树之歌》和《锯》。想不到四位老师的课在对诗的的内容的理解上都有欠缺,都把重点放在学习诗人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的学习上。难道诗人为写枯树而写枯树?

 

  如果说,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会长崔峦在点评中对这一问题的中肯分析,台湾小语会副会长赵镜中“我读诗,主要是学习诗人看世界的视角”的感悟,对大家是理论层面的启发,湖北的罗珠标老师对这首诗提出了操作层面的思考。他说:当我读到这两首诗的时候,觉得这诗仿佛是为我写的。诗中在狂风的摧残下被“摇落树叶”、“偷去的果子”的枯树,是我在贫困、愚昧、暴力中度过的童年的写照。但正是这种环境,磨砺了我顽强、坚韧、好学的品格,这些品格成了我生命中摘不走的“星星”和日后成就事业的“种子”。“我将把我的经历、我的感悟讲给学生们听,然后让他们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经历中,失去过什么,受过哪些挫折,怎么坚持下来的?什么是你身上‘摘不走的星星’?”罗老师认为,至于那些联想之类的手法,虽然也要好好学习,但要教会学生读诗,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诗意所在。

 

  有些专家认为,之所以两岸教师都会出现“内容理解有欠缺”的问题,与罗青的这两首诗并非典型的儿童诗,教师备课难以把握有关,并不能说明只重知识传授,不重人文内涵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些教研人员表示,他们将把这两首诗带回去与典型的儿童诗做教学对比实验,以探索其中的规律。

 

台湾学者:图解摘要促进阅读理解

 

  这次研讨会的学术交流部分,台湾教授张新仁宣读的论文《台湾阅读摘要研究回顾与前瞻》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她认为:“阅读书或文章,能找到重点,摘取大意,是获得大量知识不可或缺的认知技巧。欧盟国家将这种能力列为国民核心素养。然而在台湾,教师甚少教学生如何写段落大意,学生碰到这种练习,通常照抄参考用书,或直接抄写书上的句子,而不做浓缩。

 

  她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摘要研究的文献颇为丰富,内容涉及“摘取大意涉及多项认知能力”、“摘取大意具有可教性”、“摘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