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复旦大学教授:需征集数…
复旦大学专家:用DNA技…
复旦:欢迎操姓人加入曹…
专家学者:历史文学创作…
复旦大学专家表示:用D…
具有千年历史的上海闵行…
阖闾大城考古又有新发现…
艺术瑰宝尘封历史神韵 …
曹操墓引发三国旅游热 …
历史的误读与历史观的偏…
最新热门    
 
复旦历史系教授:孔子需要研究,也需要争论

时间:2010-1-28 12:31:24  来源:不详

“孔子需要研究,也需要争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已经争论了2000年的孔子,未来2000年里必定还会被争论。”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还原过程中的“真实孔子”比“说不尽的哈姆雷特”更有嚼头。几乎每个看完《孔子》的观众都能说上几句。不过,历史文化这碗心灵鸡汤,往往会因为商业烹调变得五味杂陈。是偶像、先师、圣人?或是落水狗、私生子?孔子在20个世纪的解读中,面目为何渐渐模糊?

 

  网络上关于“孔子”词条的搜索有1650万条;诺贝尔奖得主在聚会上说,解决本世纪的问题需要“孔子的智慧”;1.8万字的《论语》,被“爆”成了发行量500万册的《<论语>心得》;搭上孔子的学者也如超女快男般蹿红。孔子“世俗化”的热度,几年间从荧屏烧到出版业,终于烧上了大银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看过《孔子》后给出的评价是“还行”:“毕竟关于孔子,怎么拍都会有错,都会挨骂。”影片中的孔子会射箭、懂兵法,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这个“综合形象”让很多观众一头雾水,模糊了印象中的孔子。张颐武表示,其实影片中孔子的各种剖面,在历史典籍中都能找到根据,可以说“无一不无来历”。《孔子》在史实的基础上做了丰富和想象。“影片按照史籍中孔子的‘影’和‘边’,给出了一个大限度张开的孔子形象。”

 

  就像2小时的影片无法平衡褒贬争议那样,对孔子如日中天的热情,在朱维铮看来,只是孔子地位起起伏伏过程中的另一个波峰,“孔子毕竟活在2500年前,他不能预见今年的世界。历史不能都拿来古为今用。”他说,争论孔子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很重要,面对圣人,需要弄清的问题在于,“真实形象是什么,被扭曲的形象又是什么”,孔子不需要“被神话”,“一个人哪有那么多的神通?为什么孔子一会被捧上天,一会被打下地?”

 

  无论“天上”还是“地下”,和孔子有关的话题,却在国学热的风潮中,形成几乎全民的合唱。“对中国人来说,孔子是个特殊的人物。大家都在说孔子,而孔子其实是个杂糅的符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对孔子的理解,往往划分得不很清楚。“历史上的孔子,‘至圣先师’,2000年官方意识形态的偶像,近代以后重新理解的孔子……‘孔子’已经被附加上很多东西,成为堆砌出来的形象。”他说,“就像现在谈儒家的复兴,究竟复兴的是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始终面目含糊。”抛开附加在孔子身上的标签,孔子思想的核心在骆玉明看来是个人的修养和对社会的责任,由此守护社会文化的基本价值,让文化价值得以延续和传递。“解读1.8万字的《论语》,需要学者的耐心;而读者需要的孔子,除了通俗,更需要可靠。”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