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咬文”:是“兴亡周期…
“咬文”:是“兴亡周期…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
咬文嚼字公布去年十大流…
第二届“孔子与中国人文…
《咬文嚼字》明年“补咬…
咬文嚼字:明年主咬文坛…
《咬文嚼字》“亮剑” …
广州教育界“语文王”对…
《在那遥远的地方》被“…
最新热门    
 
“咬文”:是“兴亡周期率”还是“兴亡周期律”(2)

时间:2010-1-30 11:18:13  来源:不详
“概率”才是“跳”不出的 
  袁 诹(出版物审读专家)
  张教授认为“兴亡周期率”指的是概率,因为“规律”是跳不出的,而“概率”是可以跳出来的。这里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对概率略知一二者都知道,概率的数值为0到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到1之间的实数。如果说“兴亡”是一个概率问题,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兴亡”概率模型,可以留待政治学者与概率学者去从长计议,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跳出”概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无论“兴”与“亡”如何分配可能性,都在概率之内,即使有奇策妙招让“兴”成为“必然事件”,让“亡”成为不可能事件,仍然跳不出从0到1的数值范围。由此可见,把“周期率”视为“概率”是脱不开“否定了‘跳出’兴亡周期的可能性”之嫌的。问题更在于,黄炎培用的是“周期率”,“周期”与“概率”怎么捏合到一起?可以想通的,应该是“周期的概率”吧。从自然科学已经探明确定的一些周期来看,大致都是必然事件,地球自转、公转周期,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以及元素周期,莫不如此。这样,跳出“周期率”就更无从说起。 
  “概率”不能简化为“率”
  何伟渔(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毛泽东和黄炎培谈“兴亡周期”,当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但任何政治思想的表述,都是离不开语言的。从语言运用的实践来看,“频率”“比率”可以简称为“率”:“心率”就是心脏搏动的频率;“利率”就是利息和本金的比率。“概率”却不能简称为“率”,“兴亡周期率”如果指的是概率,那只能说是一个错误的搭配。而“规律”是可以简化为“律”的。“周期律”便是一个现成的词语。
  尊重前人并不是尊重错误
  金文明(辞书编纂专家)
  黄炎培先生《延安归来》中用“周期率”,自应慎重对待,但尊重前人,并不是尊重错误。为明显的差错辩护,恐怕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诗词中的“原驰蜡象”,曾经误写为“原驰腊象”,郭沫若还曾考证“腊象”的来历,后来不是也改过来了吗?
  古籍整理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如在标点本《史记》中,就把古代人名“范雎”误作“范睢”。虽然标点本所用的底本是清朝后期校勘相当精审的善本(金陵局本),标点者又是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史学家,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修订版《辞源》也作“范睢”。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差错的事实。将错就错,因循守旧,是古籍整理中不负责任的做法。
  希望在“兴亡周期率”问题上,不要重蹈覆辙。
  思想与语言的矛盾
  陈必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兴亡周期律”误作“兴亡周期率”,反映了历史人物思想与语言的的矛盾。考究题旨情境,黄炎培确实是在和毛泽东探讨传统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问题,而不是研究什么“概率”。概率是可A可B的,如果只是说“概率”,就不会引起特别的重视。“规律”不能改变,但可以“跳出”。只要人民当家作主,彻底改变专制、人治,“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前提便不复存在,自然就不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这正是“窑洞对”的深刻之处和价值所在。
  黄炎培当年用“周期率”,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又都是常用字,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下,用“率”而不用“律”,完全可以理解。但从今天来看,哪一个字更能反映“窑洞对”的真实情况、反映黄炎培先生的深刻忧思呢?当然是“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