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柳哲:钱陈教授是我师—…
张乐平“漫画救亡”:画…
柳哲:从沙滩“红楼”看…
柳哲:从北大“旁听猫”…
柳哲:缅怀吴晗先生
最新热门    
 
缪哲:画可以怨——读《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一书

时间:2010-2-11 12:02:48  来源:不详
臣之悲。——这样就用尽书的前五章了。

 

  第六章,是留给驸马爷王诜的。王诜是英宗的女婿,宋代著名文人画家之一;较前讲的宋迪,似晚一辈还多。哲宗元祐初,旧党还朝;功臣苏轼却不耐朝争之苦,自请外放。行前在一朋友家里,他得见老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横卷(今藏上海博物馆),不禁题诗一首。王诜闻后,依原韵和了一首,而后苏轼再和,王诜又和,颇有不能休之势。今观手卷的画面,不过恬静的山水(原书的图版太小,不足见细节),两人的唱和,亦仅言画之细节,或对山水生涯的向往,但作者从这些诗里,比勘出杜甫《夔府咏怀》的韵脚——不仅韵脚,乃至原字——之后,这浪漫、“无害”的画面上,似又浮现出杜甫式的道德之自许,与对朝政的怒火。

 

  由此而下,就是苏轼的小友黄庭坚了。第七章讲的,乃他的《松风阁诗》(今藏台北故宫)。按《松风阁》是一首柏梁体诗,作于徽宗崇宁元年(1102),即苏轼新亡故一年、蔡京掌朝政、方穷治元祐党人的时代。这诗的韵脚,也与此前苏轼、王诜的一样,用了杜甫《夔府咏怀》的原韵与原字。按作者的看法,这也是文网下的影子语;即怀念老友苏轼,并致敬于受迫害的元祐党人的——尽管原诗里,并无一字及后者。

 

  在用七章的篇幅讲述了“影子画”之后,作者又奏了一段“螃蟹卡农”(crab cannon)式的插曲:徽宗朝的颂圣画。这一套做法,依作者的意见,乃是对“影子画”的一反应。比照今例,可称以“先进文化占领艺术舞台之意”。这种画的精髓,乃是以山水之和谐,比况社会的和谐;以画面的市景,象征盛世的繁荣。作者举的例子,即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按Hsiao Ch'iung-rui的建议,译作Peace and Prosperity Along the River[“河岸边的和平与富饶”])。

 

  但在中国,跟在“盛世”脚后的,往往是崩溃。故移步换景后,便是徽宗“北狩”后的南宋偏安。这章的主题,是王洪的《潇湘八景》——今存“潇湘”主题的最早作品(藏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不同于宋迪、王诜等,王洪似为宫廷画师,活跃于高宗朝。他的《潇湘八景》,是一套融合了范宽、李成与燕文贵等风格的作品,装为两个手卷。依作者之意,其构图乃采用了律诗的结构。至于“作意”,虽未必暗引杜甫,但僧人惠洪为宋迪的“潇湘图”题诗,乃是这画的一灵感,故宋迪画中的潜义,在王洪的画里亦未必尽失。唯它表达的去国之悲,依作者推想,似非画家本人的,而是秦桧迫害的胡诠的。

 

  第十章是全书的尾章。内容讲王洪之后、宋亡之前,潇湘渐成为一流行的主题,并在禅宗画家如牧溪、后为画院画师的马远等手中(马远的作品,可远窥于清董邦达的“潇湘图”本子),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始于宋迪的“政治隐情”,则渐被遗忘了。就本书的目的而言,这只是边缘的一章,但它对几件作品的分析,仍是有趣而富启发的。唯纸短事长,不多讲。

 

  读者从前文的介绍中,或已感到这书里的故事,似颇异于我们平素的所闻。盖诗有“言志”的功能,或“兴观群怨”之传统,是我们熟知的。至于画——尤其“山水”,则不过别造一纸上天地;对画者而言,乃一壑一丘,寄其高怀;对于观者,则起“可游”、“可居”之想,取为“卧游”之具而已。要之依我们以前的了解,山水的功用,似是为红尘的生活——政治生活固为其主要的部分,造一理想的“对待”。故诗与文,虽不尽,却往往是用于“行”与“出”的,绘画的山水,则用于“藏”与“处”。但依作者的结论,似宋代的绘画,乃又有诗之“可以怨”的一面,或介入政治生活的一面。这“怨”的方式,也微妙而复杂。因为从性质上说,绘画的山水题材,是不容易“怨”的。人物可纳入具体的情节,动物可以有明确的象征,故易传达文字性的观点。山水就本质而言,则太含混、太模糊,难以靠母题的组织,去传达一具体的想法。比如拉斯金说,英国的风景画,应成为“道德力的一工具”(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