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二人转该分级 小…
民俗专家:历史证明“真…
民俗专家陈连山:春节衰…
专家:“从春节放到十五…
民俗专家:春节放假到元…
专家称农历虎年应从正月…
天文学家:虎年无春是由…
复旦专家:118份族谱绘…
专家:低估古人的交往能…
民俗专家:立春并非一年…
最新热门    
 
专家:短信拜年是新民俗 但远比不上登门拜年

时间:2010-2-12 10:49:28  来源:不详
中新网2月10日电  民俗专家陈连山10日下午作客中新网访谈时表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短信拜年”等可以算是新民俗,但和当面拜年的效果差很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博士10日作客中新网访谈,对“恐归族”、“寡妇年”、“春晚赵本山现象”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
  谈到近年来在很流行的“短信拜年”、“网络拜年”、“酒店吃年夜饭”等,陈连山表示,这些应该算“新民俗”。因为这是公众自己采取的活动。一家人高高兴兴共同参加,而且以团圆饭名义去吃饭,(与过去相比)只是吃的地方变了,其他没有任何变化,所以这可以叫民俗。
  如何界定“新民俗”?陈连山表示,需要“有固定的表现形式,都要这么做,固定的意义,行为的含义也是一样,目的是一样的,他的活动是一样的,这当然,而且他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不能说今年流行明年没了,这只能算时髦,不能叫民俗。民俗得稳定,按照经典民俗学的要求,就是欧洲大陆在过去五十年前的时候,他们给定义什么叫民俗,一种活动能够持续延续三代人,才能称为民俗。每一代是25年,三代人能延续75年,就是75年前有这个活动,现在还有这个活动才叫民俗活动。 
  陈连山说,(短信拜年这种形式)他是以拜年的名义,内容也全是拜年的内容,只是行使一种新形式,是旧民俗的新形式。
  在陈连山看来,短信拜年这种形式实际上不是特别重要,虽然发的特别多,数量特别大。春节拜年信息都是几十亿条,一年三十亿条还是几十亿条,但是它的效果是比较弱的,跟亲自拜年,庄重程度差很远,效果也差很远。为什么呢?亲自去了,人到了,人在人情在,人在那表示你很庄重,很看中这个事。当面交流和动作语音的交流,电话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或者通过E-mail交流,那个效果是差很远的。发信人内容是有区别的,特别亲近的人一定亲自去拜年,或者离得比较近一定亲自去。但是远的,实在没有办法的,他会用短信,电话来拜年。不愿意去见他,或者两人只是为了提醒一下,不够铁的,不够近的人才用这个东西,或者群发,效果必然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