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学教师公务员给黄网做…
乡村教师代课28年将辞退…
广东开始辞退代课教师 …
高校推行学生为教师打分…
男教师跳搞笑舞蹈视频走…
代课教师该如何离去?
16名教师因学校将关闭消…
调查:为孩子选择补习班…
英教师发布寻找人生伴侣…
中学教师5年未上班 10余…
最新热门    
 
教师短缺问题凸显 孔子学院缺“合适的老师”

时间:2010-2-23 10:19:30  来源:不详

眼下,孔子学院正以“平均6天新开一家”的速度在全球布点,这一来,“合适的老师”短缺的问题越发凸显。怎样的老师才“合适”?答案是“复合型教师”。所谓“复合型”,首先是教师得既精通中文又会外语,能基本无障碍地跟学生交流,便于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便于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发现中外文化差异并化解差异带来的“冲突”;然后,教师得学点教育学,多掌握些教学技巧,让往往凭兴趣而来的外国学生学得愉快、保持兴致不减。“复合型”,其实是对孔子学院教师的起码要求。

   

国内去的老师不懂外语

   

    “目前我们孔子学院的师资数量可以保证,但合适的老师远远不够。”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红玲说,“从中国派过来的老师不懂意大利语,只好由当地老师讲解语法,他们负责口语训练。”因为中国老师只能发挥一半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语系主任陆经生指出,“复合型教师”的缺乏,在非英语国家的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现在兼通中文、英文的教师尚且不多,更别说会“小语种”的中文老师了。

   

    不会外语,就不能充分了解外国文化和洋学生的想法,带来问题多多。比如表扬和奖励。“在中国,老师常常表扬、奖励优秀学生或勤奋的学生,以树立榜样的办法激励别的同学,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但把国内行之有效的这一套带到国外课堂上,却可能被看作‘不公平’,你对多数学生有歧视和贬低。”张红玲说,“在孔子学院当教师,一个很大的难处是要了解当地文化、懂得当地人的思维方式。”

   

    又比如,有位中国老师在第一节课后,主动给每个外国学生起了中文名字。可能这是模仿在中国教英语的外国老师的做法,他们会给中国学生取个洋名,中国学生欣然接受,有的后来出国留学或进外企工作,还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不过在有些国家,这可能是件很敏感的事,当地人会误解你在把中国文化强加于人。人家究竟会怎么想怎么反应?不懂外语,要知道答案就很难。

   

    还有,日常打招呼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对话,所以总是一开头就教。可是,外国人打招呼一般问“您(身体)好吗?”而中国人爱问“您吃了吗?”把这个肯定会让洋学生大感兴趣的差别及其原因解释清楚,你的老师形象便能增色不少;但不会外语,你没法说。

   

    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学院孔子学院院长易福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接触的许多中国老师,没受过教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