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江宁南唐二陵地宫顶部青…
江宁陶渊明后裔初十晒宗…
江宁陶渊明后裔初十晒宗…
南京江宁原房管局长周久…
寒素诗人陶渊明——钱志…
刘伯承怒沐英墓被盗 枪…
陶渊明心底的沧海桑田
浙江宁波首次汉传佛教讲…
浙江宁波大二女生用网线…
最新热门    
 
江宁陶渊明后裔初十“晒宗”祭祖 具神秘色彩

时间:2010-2-27 10:48:21  来源:不详
上“宗”,活人上“谱”,为世人了解陶氏后裔传衍真实情况提供了有力佐证。

 

可惜原本双层的“宗”现今只剩下了单层。为此尚陶村村长陶太祥、村民陶运锋、陶运祖等还向记者介绍了,该“宗”几经劫难才得以幸存,其经历颇具神秘色彩。

 

清代咸丰(1850年)后,太平军战事四起,动摇了清封建统治根基。在天京(即南京)战乱中保存在尚陶村的“宗”也被当成了战利品,辗转到了太平军天京府库,不久又转到了官方染坊,准备染色后另作别用。正巧被当时在染坊做工的一名尚陶村陶氏后裔无意中发现。好险!老祖宗的传家宝物差点被丢进染缸,毁于一旦!他义不容辞省下自己做工累出来的几两银子,偷偷将“宗”买下,又悄悄将其送回了尚陶村老家藏匿起来。

 

至二十世纪60年代,“文革”狼烟又差一点让“宗”遭遇灭顶之灾。当时尚洪大队响应号召组织“文革”宣传队,演出节目没有幕布,有人即动起了“宗”的脑筋:何不废物利用!宗又大又厚实,横过来钉上“鼻子”,穿上绳子当农村小舞台的幕布最理想不过了。不过“宗”上花里胡哨,全是“四旧”字画,不能用,于是又想到了染色。

 

一位陶氏后人很有心机,他灵机一动,提议不如将“宗”双层拆开,用没有字画的衬布做幕布,也不用染色了。有了幕布,又省了钱,两全齐美。于是,双层的“宗”银快被拆成了单层,衬布被用作布幕,而绸制的“宗”却被人偷偷收进了草堆,神不知鬼不觉,又躲过了一劫。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逐渐恢复了祭祖活动,宗谱又重新亮相。“宗”、“谱”分两处各由专人保管,而保存“宗”也有了专用木箱。

 

陶氏族人规定:除祭拜(每年正月初十)和晒“谱”(每年六月初六)之日,平时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接触“宗”“谱”。

 

宗谱详载陶渊明事迹

 

《陶氏宗谱》写明按辈用字有五言四句,共20个字,即“德性承先绪,才华奕世芳,人文增蔚起,勋业赞贤良”。尚陶村的三修本《陶氏宗谱》卷首载有历代名士著文多篇,内容凸现陶渊明其人其事。乾隆十一年(1747)李飞熊的《靖节先生像赞》中写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