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中先:向优秀译品看齐
周启晋:启功的一首未刊…
谢晋:一个人的中国当代…
姚远:向欧洲古城学习
最新热门    
 
陈晋:向毛泽东学读书

时间:2010-3-3 11:00:58  来源:不详
《论语类钞》等等。这类书在立志、修身、处世方面很有用。第二类是近代以来的西方著作和有关西方的著作,比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社会学)肄言》以及卢梭、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阅读这些书使毛泽东能够跳出中国传统思维来看世界。第三类书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国内学者传播新思潮方面的书,特别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著述。第四类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所读的书,主要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1932年,他带领红军打下福建漳州时搞到了一批书,其中有列宁的《两种策略》和《“左派”幼稚病》。读完第一本推荐给彭德怀看,写信说此书要在大革命时候读着,就不会犯错误。读完第二本毛泽东又推荐给彭德怀看,写信说“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做到思想上的清醒,毛泽东是多么渴望读到有用的书,读书之用非常明确。

 

  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读书并不完全凭个人兴趣爱好,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延安时期毛泽东特别提倡在党内要形成读书学习的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总结历史、分析现实急迫需要理论的指导,但党内理论素养准备不足,这是亟待克服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学习。从思想方法角度讲,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阅读和理论创造,确立了毛泽东此后看待实践、分析问题的两个最根本的方法和一个根本主张。所谓“两个根本方法”,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对立统一。所谓“一个根本主张”,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博古这些人在党内占据领导位置,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理论方面说得一套一套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掌握得比较多,但他们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革命的实际迫切需要上升到理论上的创造,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真读真学,在哲学上写出《实践论》、《矛盾论》,军事上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政治上写出《〈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文化上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理论创造,全党上下都佩服。可以这样说,正是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完成了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这两大跨越。

 

  毛泽东不仅强调读书,而且特别强调要读马列的书,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法。他认为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会省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还专门为干部开列了12本必读的马列主义著作,总称《干部必读》,包括《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思想方法论》。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戎马一生,领导一个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工作繁忙的程度自不待言,但他还读了那么多书。可我们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

 

  工作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说到学习“没有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托词。毛泽东工作很忙,但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是众所周知的。即便是短暂的外出视察,他也不忘让工作人员带上书籍。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讲这个话是希望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1975年他82岁了,眼睛不好,还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他念书。我们知道,他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