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让国学对我们的生活起作…
铁凝:汪曾祺总让她想到…
圣座驻海地大使贝尔纳蒂…
新泰称网上所传23岁女副…
度献身生活者是赐予今日…
圣召日“促进司铎圣召和…
教宗:穷人得到安慰、置…
亚洲主教团联盟秘书长基…
高调征婚女罗玉凤谈生活…
黑龙江省7600万元困…
最新热门    
 
生活儒学的妙悟——品读龚鹏程新作《生活的儒学》

时间:2010-3-5 22:13:16  来源:不详
学的归宿,儒学危机的根源在于某些所谓的儒学研究者对此基础的误解甚至遗忘。要克服危机,让没有躯壳的游魂回归身体就必须在反现代性的世俗化及形式化方面着力,就必须在对生活儒学的本真理解中发挥生活的理性基础。

 

    龚鹏程先生对生活儒学的妙悟,按我的理解即儒家所谓的“左右逢源”也。龚先生既读圣贤书,遂不免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大愿,但相对也经受着与之带来的各种苦恼,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巨大鸿沟难免让他在寻找生命和文化的出路中甚感痛苦与迷惘。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超验的非历史性分析求索过于空洞,最终龚鹏程先生在生活的儒学这一概念中找到了儒学存在的经验的、历史的见证,经由对“生活的儒学”的阐释而深入分析了人文美学、风俗美、生活美等一切生活活动的基础:理性。重建儒学与生活世界的本真关联也就是真正返回理性之基础。生活的儒学,倘若我们现在从这个侧面看它,待会儿又从那个侧面看它,我们持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去感受体味它,得到的只是一个片段、一个画面的印象。但是,龚先生并非像我们一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透过不同的它们,他发现生活的儒学其实可以被认作是在一种连续的综合中向我们呈现的完整的过程,反过来而言,每个侧面又恰好都是它展示的一种方式。譬如,作者在论述生活美的追求这部分过程中,主要是从世俗生活的层面出发,即生活大师、饮食男女、衣食住行、燕闲清赏、尊生成礼这五大方面的现实生活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追究本质,生活美的追求不可能仅仅停留局限于物质层面,从超越层面分析,自然还需要追求到美与价值。这就意味着尽管生活的儒学的表面外观是龚先生既与的,但是作者所意指的却要多于所提供的。因此,作者认为若要改正以往的错误,重新建立人文世界的生活美感,当然就要重新去体会仲尼闲居、鼓瑟舞雩之类的礼乐态度,恢复早期儒家重视礼乐、重视人文习俗之美的做法。

 

    超越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的方式,尽管它们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以至于更早,但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或消费社会的重要特点乃至于核心。在探讨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这一板块当中,作者通过五个方面详细谈论日常生活方式的审美呈现:如今的日常生活,寻找快乐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生活品质的体现需要快乐来衡量。生活形式的变革,必将生活艺术化。生活处处皆儒学,即认为艺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事物上。

 

    《生活的儒学》一书,“纵横博辩,颇发人所未发,而取义盖本与观”。儒家现在开始“观”生活之世界,意识到其语言表达太过于学术化、专业化,反而会不自觉脱离于社会民众,使得普通老百姓无法深入了解进而导致传播发扬的不利。在痛定思痛后注意到应该尽快融入生活,寻求可行易操作的社会实践对策,从而扩大拓宽儒学的实践性,让儒学这个游魂回归身体,让儒学在现代社会大范围复活起来。

 

    生活儒学的重建之路,任重而道远。生活中,处处皆有儒学。但如今生活的儒学似乎并没有与我们每天过着的具体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的确,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打着现代性的烙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者和读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段分裂,这就要求读者看到作者的诠释与自身实践之间的距离。无疑,阅读《生活的儒学》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作者希望读者可以充分开发可以作用于现代社会具体生活的资源,从而更加深刻透彻地领悟生活的儒学。生活的儒学,便是运用儒家的生死观、仁爱观、家庭观,以一种高度净化的美的意境,以及旷逸恬淡宁静和谐的情调,从生活这个熟悉却又显陌生的独特视角反映中国儒学。

 

    (《生活的儒学》龚鹏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