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徐友渔:“国学热”的浅…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
从《孔子》看国学缺失:…
凝望一个渐行渐远的背景…
中美排名前十位大学对比…
中国学诚法师获孟加拉国…
《年度国学2009》之子学…
最新热门    
 
让国学对我们的生活起作用——逄飞访谈录

时间:2010-3-5 22:12:25  来源:不详

逄飞,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0年主持创办了致立于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赢利性民间公益组织——一耽学堂,并担任学堂总干事。10年来,他与一批有志义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晨读运动,以及公益小组、现代义塾等项目。为传统文化重新在民间扎根,做了十分踏实而又极其有益的工作。

 

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的宣传上

 

  博览群书:进入21世纪以来,国学便具有了日渐复兴的态势,近几年更有了所谓国学热的说法。您作为专门从事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的学者,对此有何看法?

 

  逄飞:我想,国学的普及工作应当纳入到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大过程中去看。我认为,21世纪的文化建设,头10年是很重要的阶段,它是一个开头,所以现在应当对它进行细致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了。

 

  一直以来,我们一耽学堂做工作都是从现实出发。我所理解的现实,是13亿人的现实,就是13亿人的心理状况,也即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现实是,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世界当中。我有这样一个感触: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扎根和重建,应当是一个社会工作的定性。今天的中国文化,它的真正建设,是社会工程,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介绍、推广和宣传。而且我们尤其要明白一点,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的宣传上,现在有的宣传甚至连观念都够不上,只能算是概念,乃至概念炒作。这种做法就害莫大焉了,它害名、害实、害义,因为名中有实、名中有义。如果有人用一个不恰当的名称、或者从古人经典中随便拿一两个名词出来,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臆想的想当然,再利用群众想象力的贫乏和情感上的肤浅自足,来制造出自我慰藉的产品,这就是在引动人心,便害莫大焉了。因为它利用了这个名的本来的、真实的、道义的、亘古不变的常道常法,为自己所用。在我看来,正名的工作在现在是亟需的。因此我说,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大多还只是一种遥远的张望,我们还只是在一个匆匆忙忙的行进中,慌慌张张地回头观望,大家的心情都很浮躁。我想,我们的媒介、政府、学界都应当反思自己在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中的作用。

 

  我们一耽学堂是一个普及国学的机构,自己也要进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现在应当是老中青少一盘棋。中国看起来是13亿人,但实际上是4个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我们应当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得这4个人能够人跟人见面,相亲相近,这是从社会的年龄分层角度说的。从另一个角度说的话,13亿人,也就是两个人:男人和女人。因为男女之间是伦常之本。只要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能够重新获得真正的生命,那么文化的重建自然就会好了。

 

有生活才有国学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