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淳儒童古寺前身是孔子…
由《孔子》热映想及淘“…
何季民:由《孔子》热映…
“《孔子》与电影的‘中…
大型历史组画《孔子》在…
教师短缺问题凸显 孔子…
尊孔的辜鸿铭为何说“孔…
“孔子彩票”逾越文化传…
陈方:“孔子彩票”逾越…
《孔子》与国学传承研讨…
最新热门    
 
从《孔子》看国学缺失:“南子色诱”与文献大不同

时间:2010-3-3 11:00:51  来源:不详

于丹和胡玫等人对孔子的解说,更像是现代中国人面对无奈时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心理自慰。如果都照这种方式去理解孔子乃至国学,那么国学和孔子恐怕不必承传了。

 

  二十年来,随着国学大热,孔子也热了起来。然而,这次第流行的热潮中,真正的孔子在哪里呢?

 

  电影《孔子》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孔子在鲁国推行他的治国理念受阻后,爱徒颜回劝解道:“老师您不是说过,‘一个人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好了’。”孔子或颜回说过这样的话吗?《论语》和《史记》中倒是记载了孔子和颜回的一次对话,颜回大意是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难容。可是夫子您仍坚持推行,这才是真君子!您的道有大美,天下不能容又怕什么呢!孔子听后欣然而笑。电影里颜回的话决非孔、颜原意,倒是很像于丹《〈论语〉心得》的意思。导演是根据《论语》等历史文献呢?还是在演绎于丹的心得呢?于丹读《论语》而有自己的“心得”,但是否能像电影里的南子一样理解了夫子“在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中所悟出的境界”呢?于丹和胡玫等人对孔子的解说,更像是现代中国人面对无奈时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心理自慰。如果都照这种方式去理解孔子乃至国学,那么国学和孔子恐怕不必承传了。

 

  孔子见南子是电影刻意打造的看点,导演让颇不正派的南子色诱孔子,而孔子不为所动。这与文献记载相去甚远。《论语·雍也》的记载很简单: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就对弟子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天厌之!天厌之!”《史记·孔子世家》记述略多:南子想见孔子(年近六十),派人去请,“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幕中。孔子行礼,夫人在帷幕中还礼,身上的环佩玉声很清晰。这显然是一次执政者与文化名人的简单会见,连司马迁这位长于细节叙事的大史家都没将此事故事化。

 

  还有孔子离鲁、离卫的情节,孔子与齐国的关系,都被导演过分故事化,因而过分险恶化了。史载孔子以礼折服齐国君臣,赢得敬重。孔子在卫国也受到卫灵公和南子的敬重和礼遇,这些都被导演舍弃、淡化或歪曲了。电影刻意渲染仇恨、险恶和争斗,孔子几乎成了可怜虫。其实我们从《论语》、《史记》里读到的孔子,是很清高很优雅很从容的。齐国送八十位美女、一百二十匹好马给鲁君,到鲁国表演歌舞,季桓子邀鲁君观赏并接受了,从而怠慢了政事,郊祀时又忘了依礼送肉给大夫们。孔子就离开了鲁国,还唱着歌:“……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季桓子当时就明白了:夫子怪罪我了!他至死都对孔子心怀歉意。清高优雅的孔子在电影里因盼不到季氏送腊肉,就悲伤失意,就在雨夜中悲惨流亡。太离谱了!孔子自五十六岁离开鲁国,数年间多次往返卫国,六十三岁还从楚国返回卫国,虽未被任用,但灵公和南子每次听说孔子来了都高兴,都以礼待之。倒是孔子只要看不惯就离去。卫国人没有电影里那么坏,孔子真的很清高很自尊。

 

  生活中真实的孔子已经远去两千五百年了,后人凭有限的文献去解读他,这是个漫长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解读过程,也是历代文化人和君主政治将孔子抽象化、神圣化的过程。或许过于神圣化过于深度解读了,现在孔子又被于丹通俗化,被胡玫戏剧化。说是尊孔、是普及国学,实则是解构孔子,解构《论语》,解构孔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