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徐友渔:“国学热”的浅…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语言学家周有光:应用“…
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
从《孔子》看国学缺失:…
凝望一个渐行渐远的背景…
中美排名前十位大学对比…
中国学诚法师获孟加拉国…
《年度国学2009》之子学…
最新热门    
 
让国学对我们的生活起作用——逄飞访谈录

时间:2010-3-5 22:12:25  来源:不详

 

  逄飞:我认为现在做国学普及的工作,需要在三个因素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这就是:语言、人和社会。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话,很可能现在就是文明的最后一次了:所有曾经出现过的文明都再一次的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名目被翻出来,然后就彻底死掉了。比如祭孔,大家经过这些年的社会心理的空白,在群众中是有这样一个心情的期盼的,但我们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而只是在心灵的需求、虚妄的想象、利益的驱动上去引动人心,这就等于让真理和圣人提前出场了,这只是在利用古代流传下来的符号、名言、服饰、器物、礼仪。应当知道,一个东西的生命力只有两次,在大家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急于在符号化的浅薄层面上来进行过火的宣传、炒作,这就让老百姓觉得是表演了。因此在现在这个经济决定一切的时代,这种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来做的事情,其实是在破坏传统文化。这就像开发大自然,实际上是开发一片,污染一片。我们现在做传统文化的普及,也都面临这样一种情况,但关键在于你有这个自觉没有。

 

  大家都清楚,上个世纪是中国亘古以来没有的大变革时代。我们经历了那样一个历史过程,现在等于是我们的心理冲压了不同的东西,还没有缓过劲来,还需要喘口气。它自己内部有很多矛盾的、难以相容的东西,需要慢慢调整。这就像人大病之后,需要整体的调养,他的每个器官都是虚弱的,不能单调一端。所以,国学的普及工作也必须慢慢来,否则就是把现在最宝贵的现实——13亿人的心理状况给消耗了。其实大众不认同传统文化没有关系,因为它会保有一种新鲜、一种敏感,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时候,必须得采取逐渐长养的方式。这就像人养胃一样,是最麻烦的,要缓、要暖,否则负面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心念上的负面作用可能很大,会让大家的心念更加混乱。因此,我说中国还远远没到大众读经的阶段,现在还是学好古汉语、做好中国人的阶段。

 

  我们工作的焦点应当是在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就是与语文教改相结合。通过对中学语文老师的培训,让他们能对学生的古汉语能力进行很好的教育。然后由这里过渡到社区的晨读工作,而到了这个阶段,老年人就是一个重要的群族。他们在熟人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老年人作为义工,不仅能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还能真正对一批人起到作用。他们在社区工作中是主力军。当然我们一耽学堂这些年贯穿始终的是大学生晨读工作,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有了一个发抒的地方,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博览群书:您始终在强调国学普及要稳妥、要从基础抓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能从思想普及的角度开始么?

 

  逄飞:你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我想,对此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国学在思想学说的层面是很容易各立山头的,而各种价值理念也会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思想还原,只有从思想还原入手,才能在现实中找到实践的出口。思想必须还原到语言的层面,因为语言是公共的,当然我们现在的语言范式不统一,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语言的误解,所以我认为语言层面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做国学的普及工作必须从语言入手,我们要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必须能读懂古汉语,要让古人和我们相通,否则对古人的理解就会差别很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以学而昌,学以国而存”。如果要读经的话,就必须让经典和我们的生活有印证,可是我们今天没有生活,怎么去和古人书里的生活相印证呢?印证不上,勉强为之,就只能是知识见解甚至是偏见而已,这样不是学问,既害了古人,也害了自己。

 

  现在还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的脑子形成一个坏的思考模式,什么事情都要运作、策划、炒作。这其实是把自己真正的心灵给遮蔽了。这类东西在经济领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