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罄绣难书曹操墓(1)
罄绣难书曹操墓(3)
最新热门    
 
罄绣难书曹操墓(2)

时间:2010-3-13 10:16:22  来源:不详
青山处处埋曹操

    千百年来,都在传说曹操“停尸”在自家门前。

    在过去,在谁家门前,也就只是个说道;在今天,情况为之一变,在谁家门前,谁就能把门售票卖钱。当传说可以化为滚滚金钱时,谁都不肯相信自家的传说仅仅就是个不死的传说。特别是,曹操墓惊现在连个传说都没有的安阳西高穴村时。

    西高穴村、东高穴村一路相隔,4000口人,连一个姓曹的人都不复存在。“西高穴,姓徐的占70%;姓敦的占20%。东高穴,姓刘的占70%,姓冯的占20%,其他都是小姓,李、潘、王、许、杨什么的。”60多岁的徐老先生对记者说,“以前就没听说过曹操墓这档子事儿。鲁潜墓志出土后,才知道曹操墓在俺这儿。”还有,西高穴村、东高穴村连个姓高的都没有。“只是觉得俺村比其他村(地势)高,才叫高穴村的。”徐老先生说。高穴村会成为另一个“凤凰”、“乌镇”?到处都是酒吧,瓶对瓶、杯碰杯地在曹操墓前“对酒当歌”?不敢想象。只要一想象,有着曹操“停尸”在自家门前千年传说的哪个地方都不会就此服输。传说永远是老百姓的最爱,载于史籍、见于报端之曹操葬地,约略有——

    一、“疑冢七十二”在河北讲武城。

    自南宋诗人俞应符《漳河疑冢》“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至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起,“七十二疑冢”传说已经成型。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更云“(讲武)城外高丘七十二,参错布置,垒然相望,世云曹操疑冢。初,操之葬以惑后人,不致发掘故也。冢间有曹公庙,殿屋甚华丽”。到了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则是“(曹操)又遗命于漳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

    二、曹操墓在河南许昌城外。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曹操冢》,其云:“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曹阿)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蒲松龄无愧故事高手,他的“曹操冢”不但赓续了俞应符的“尽掘七十二疑冢”,而且华丽转身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许城”,将许下的曹丞相骂得妙趣横生,离奇之中让人觉得并不离奇。

    三、曹操墓在漳河水底。

    清康熙年间褚人获《坚瓠集·续集》云:“顺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仍由隙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依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内有石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而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继而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朽腐也。”

    四、曹操墓在河北磁县彭城。

    民国期间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云:“壬戌正月三日,磁县乡民崔老荣于彭城镇西十五里丛葬中开井为茔,地圮(塌坏)为黑穴。继得石室,深广有加。入门者皆死。遂报县令陈希贤。督工投以硫磺。久之,始入。视室之四壁,涂垩如新,中置石棺,前有刻志石文,所叙乃魏武帝操也。前五十年发石室十余处,唯皆无棺。至是,真冢始现。志石今藏县署,不知文何若,他日当访之。”

    五、曹操墓在安徽亳县。

    《三国志·魏书》云:“丙申,(曹丕)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堌堆”,在城东20公里。曹操亲族墓群在亳州,其中曹操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乃至他的子女墓都在这里,曹操墓当不例外。“其说越来越离奇,也越来越有鼻子有眼,但都是在云雾缭绕。只有亳县以史证墓,但‘谯陵’不是高陵,曹操葬在高陵。”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专家许作民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乎曹操墓,更是‘新说’迭出,有‘被漳河水冲毁说’、‘临漳习文说’、‘磁县时村营说’等,不一而足。但这么多的说法,没有哪个经得起质疑与拷问。”而今,骑驴看“三国”,正是看西高穴2号墓能否经得起拷问的时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