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英中专家研讨中国纸质文…
商务印书馆推“中华现代…
新疆文物修复濒临失传 …
新疆文物修复濒临失传 …
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呼…
村庄涌现300多条蛇 专家…
网友拉横幅呼吁中1200万…
检测两千年前古人骨吗?…
中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专…
中外专家聚首绵山研讨清…
最新热门    
 
专家呼吁:规范外来语译名 制止汉英混杂

时间:2010-4-16 13:08:31  来源:不详

在由中国翻译协会与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在京举行的“规范外来语译名创造和谐语言环境”媒体负责人座谈会上,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中国外文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及中央在京主要媒体有关负责人和翻译界的专家学者指出,在我国的公开出版物、媒体报道乃至政府文件中,不经翻译,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还将有蔓延的趋势。这种趋势造成的后果是,汉语不再是单独能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体系,只懂汉语不懂英语的人看不懂写不了,而只懂英语不懂汉语的人也同样看不懂写不了。会议呼吁:全社会从我做起,从单位和部门做起,维护汉语文化,规范汉语用词,制止汉英混杂现象蔓延。

 

  专家们指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载体,它关乎民族认同。如果没有较好的措施制止汉英混杂现象的蔓延,汉语,这一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将有可能发生根本性动摇。如果我们现在不注意这一问题,按照近10年来英语侵入汉语的速度,那么历经5000年的汉语发展将受到挑战。

 

  专家们强调,汉语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对外来语言的吸收。我们的祖先前辈早就为吸收外来语创造了正确的方法。用音译,便有了“咖啡”;用意译,便有了“电话”;用音译加意译,便有了“芭蕾舞”。这些方法,解决了外来语翻译汉化的主要问题;这些外来词经过汉语文化的消化吸收,变成了方块汉字并融化在了汉语的血肉中。

 

  与会媒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致倡议: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倡导全国翻译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发挥表率作用,自觉维护语言文化;尽快建立权威的外来语译名审定机构,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及其他词语的翻译规范工作,并统一发布、统一使用。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