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昌华:《曲人鸿爪》拾…
政协委员尚绍华:“双独…
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
吴金华:关于“曹操墓”…
欧木华:别忘了规范图书…
学者汪宏华:即便曹操墓…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
彭国华:中华价值观的世…
刘泽华:关于倡导国学几…
翁敏华:从“现代戏剧谷…
最新热门    
 
熊开华:琴者,隐者

时间:2010-5-3 10:02:42  来源:不详
“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什么乐器能令我们想到这样的场面——古琴。


  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千年古琴“太古遗音”在古琴家的弹拨下演奏出最具代表性的动听的中国音。在如今热播的影视剧中,弹古琴的场面也频频出现。《十面埋伏》里有,《赤壁》里周瑜和诸葛亮借琴抒怀,周润发在《孔子》中挥泪抚琴哭颜回……可是,在如今的长沙,我们还能听到这样的琴声吗?——走过长沙的大古道巷的人也许能回答上面的问题,熊开华就是这样一位能让我们听到古琴古韵的琴者。


  古道巷里隐琴者


  大古道巷,位于长沙蔡锷南路的一条明清风格的百年老街。湖南省音乐协会会员,长沙市音乐协会会员,长沙古琴协会会长熊开华老人就住在这里。


  老巷子经过了改造,可空气中飘荡的古老气味似乎还有留存。被铺成一格一格的格子状路面似乎在述说曾经在此发生的故事,偶尔间还可看到店面旁挂着的木制对联。熊老带着我们在巷道里拐了一下,来到了他居住的两层小楼前。踏上二楼踩出“咚咚咚”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才发觉地板是木制的。这两层小楼就像一把古琴,一条一条的木制地板就如同琴弦。


  “我出生于1939年。”熊老已71岁了,我们完全没有看出来,除了两鬓几许白发外,行动敏捷,风风火火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琴者易寿,看来是真的了。熊老说:“爱好音乐是受到爸爸的影响,小时候家里就有手摇唱机了,那个时候就经常听《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熊老在1946年7岁时,就读于长沙市楚怡小学,在音乐老师易新浩的带动下,学习吹笛子、拉二胡、小提琴等乐器。上个世纪50年代,长沙市专业的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同台演出时,熊老就经常作为学校的代表登台表演,并且参加了长沙市音协的伴奏乐队……从小在音乐里熏陶,让熊开华开始了与古琴的不解之缘。熊老现在一人独居,不打牌,不抽烟,每天除了抚琴之外,还是琴。在熊老居住的卧室里,有着十几把琴,案头、墙壁上都是琴,这是熊老家最多也最珍贵的物件了。


  初听琴声寻琴者


  说起熊老与琴的缘份是在他上初中的时候。1953年到1956年间,熊老读初中却患上了重病,休学了三年,也就是在这三年,熊老开始接触古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有一刻钟的时间,在晚上11时后播送器乐节目。”这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熊老对当时的节目还记忆犹新。“我每周都特意听这个节目,很早就在收音机旁等候,那种声音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可是我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弹奏的,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学。”恰巧这时,国家对古琴以及古琴艺术开始重视起来。在1956年的时候,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先生提出了“抢救民族音乐”的议题,古琴,作为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沙的古琴者在这时也开始活跃起来。


  当时,在长沙市博物馆民族乐团举办的一场音乐演奏中,有一位琴者表演了古琴独奏。熊老终于一睹了吸引了他数月的这种声音的“庐山真面目”——古琴。“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那种吸引我的声音是古琴发出的。” 熊老师告诉我们,那时候特别高兴,于是自己就主动找上门去要求学习古琴。


  “当时长沙还有7位古琴大师, 7个老师教我一个。我正式拜师的是周吉荪老师,我有空就去找他学,那时他手上还有十几本手写的琴谱,里面有详细的题跋、指法介绍、琴曲的历史、意境和演奏特点……”熊老谈起学琴这段时间的事情顿时停不下来了。熊老说:“我学的第一首曲子是《陋室铭》,周老师亲笔把谱子记录了下来,供我学习。”这首由老师手书记录的曲子熊老一直保存至今,视若珍宝。生病休学对普通人来说是痛苦的经历,没想到却成了熊老一生快乐的起点。


  琴音相伴数十载


  现在年青人谈起器乐大都会说钢琴、吉他等流行的西方乐器,大街上遍布的也大都是吉他行。古琴似乎在这个讲究潮流和时尚的年代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可是,熊老说:“我从学习古琴开始,除了在文革时候迫不得已不能弹奏之外,古琴一直伴随在我身边。如果没有古琴,我的人生将会失去很多乐趣。”熊老迷恋古琴迷了一辈子了,古琴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中国人常说“琴棋书画”四艺,这里的琴就是指的古琴。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延续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如今的湖南省博物馆里,两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的墓中出土的古琴仍然可见。历史的浩瀚长空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令人惊叹叫绝的关于琴的故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美人欢心,诸葛孔明空城抚琴退兵,嵇康临终一曲 “广陵散”成为传诵千古的绝唱……古琴以及古琴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熊老说:“中国典籍里几乎处处可见古琴的身影。”


  熊老给我们讲起了他的第一把琴,“我的第一把琴是我工作后买的,那个时候,我在乐团担任小提琴手,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全用来买了一把古琴。”熊老对琴的喜爱可见一斑。熊老告诉我们,古琴从琴的构造上就蕴含着天圆地方的思想,发出的三种音色分别代表着天、地、人,古琴发出的声音古朴、稳重、深远……琴声响起能使人沉浸其中,暂时忘掉世间的功名利禄,有助于人的修身养性。熊老对琴的研习正要深入发展的时候,“文革”却来了。熊老叹声连连,这期间本来可以好好学习的,可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却不能弹琴,湖南的几位古琴大师也先后在此时驾鹤西归……一直到1982年,北京古琴协会恢复,古琴才重新的回到人们的视野,熊老也才操起远离多年的古琴。这一次,古琴再也没有远离,一直到现在。


  琴者心愿还是琴


  熊老现在的生活很悠闲。退休后,熊老的时间更多了,可以随自己心意操琴,练琴,并且以琴会友。虽然熊老目前一人独居,但是他却并不感到孤独。没人的时候自己就操起琴来随意弹奏也自得其乐。


  笔者在采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熊老一位来学琴的学生。这个学生已经在衡阳工作了,平常没有很多时间,只有在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才能来学琴。从衡阳到长沙,这位学生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近三个小时,而只为了学习一个小时的琴,之后又要再花三个小时奔波回去。笔者问起为什么要学古琴呢?她答:“有兴趣。”短短数字,我深信不已,没兴趣谁会花这么大的功夫呢?这位学生告诉笔者,自己花了很长的时间找老师,在衡阳却一直没有找到,最后通过他人的引荐才找到长沙的熊老师。熊老师感叹:“在湖南能弹古琴的琴师不多了,学习古琴的学生又很少,形势不容乐观啊!”从熊老的话语中看出熊老对湖南古琴发展的深深忧虑。


  熊老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与琴友们的“雅集”了。“雅集”就是优雅集会之意,这是琴者们对聚会的称呼。他表示,有时候晚上10时多了,他还会接到朋友的“雅集”电话,出去与朋友们碰面喝喝茶,弹两首曲子,交流弹琴心得,快哉乐哉!“我们的聚会地点通常是在受邀的一些茶馆、会所里,岳麓山上的麓山寺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但是这样的地方影响都不大,不利于向外界更好的传播古琴艺术。”虽然年过70,熊开华心中还是放不下古琴的发展。


   记者:陈璠 夏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