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徐小跃:如何实现“为心…
徐小平:北大清华从来都…
徐小斌:我的八十年代
最新热门    
 
徐小跃:如何实现“为心我”的境界(1)

时间:2010-5-6 11:19:56  来源:不详

徐小跃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三智道商国学院特聘导师

中国古人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思以其道易天下”,著书立说,是为了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净化人性。与其他文明不同,在宇宙、天地、万物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生来就是关注社会人生的。国学的思想,无论是儒、道、佛,关注的都是人之为人的本真问题,人如何保持高于禽兽的天赋德性,如何找回良心、佛性,如何超越生存方式的满足,找到“大我、本我、真我”?徐小跃教授为我们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


     人高于禽兽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根本的支撑,就会造成更残暴的结果。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关注的是社会和人生的问题。中国古人建立的所有思想,包括儒家的孔孟之道,道家的老庄之学,佛家的各宗,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思想——思以其道易天下。思索用他们的“道”——观念、思想、思维方式,来改变天下,这是中国古人的价值取向,概莫能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异于西方之处。


     古希腊文明的产生是基于希腊人对自然的惊奇感。古希腊人关注外在的自然界。研究的是自然界这么的奇妙,变化无穷,其原因是什么。希伯来文明的产生则是出于对外在力量的敬畏,也就是说这种文明的价值取向既不是社会,也不是人生,也不是自然,而是神。中华文明的产生,特别是儒家文化起源于“忧患意识”,担心的是人之为人而没有德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见善不能徙,见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简单来说,古希腊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向外的,希伯来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向上的,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则是向内的。


     《周易》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的在于变化、成就天下以及天下人之心。又说“文明以止,人文也”。以“止”为界,划分人与非人、文明与非文明。人文意指人性,意即人之为人的根据,这就发现了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人性论。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是一直围绕着人之为人的依据进行研究的人生哲学。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整个的价值体系都是围绕这句话而展开的。《大学》《中庸》如此,宋明理学同样如此。什么是“几希”?就是“一点点”。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和动物的差别就这么一点点,并没有太多。现代的遗传学、生物学、医学证明,人和动物之间的一致性达到99.99%。只有0.01%不一样,这就是“几希”。


     人和动物的区别表现在哪里?我们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结构告诉我们,人有思想,直立行走,人有语言能力,人有理性,会制造工具。我们的古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礼经》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高于禽兽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根本的支撑,就会造成更残暴的结果。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残酷的刑具、杀人武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国学告诉我们,如果不保存这个“几希”,人将是世界上最凶残的。儒家的可贵就在于先把人和禽兽的区别讲清楚。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心,故最为天下贵也。”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是人有义。义者,宜也。宜者,应当也。古人有句话叫“当其所为”,是人的应该的行为,文明的行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这一点点的“灵光”,这一点点的“明德”,这一点点的“性德”,这一点点的“性命”,这一点点的“德能”,就是“几希”。在儒家看来,人和禽兽的根本的决定性的差异就是人之为人的良心。在禀赋天性之中,只有人被赋予了这种性格。

 
     当我写下“良心”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总是感慨良多。如果把时间退回到20年前,当我在课堂上写下“良心”的时候,一定会引起哄堂大笑。我想这恰恰是表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一个国家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便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去戏弄人之为人的根性的时候。有幸的是,在今天我们再讲“良心”的时候不会再有那个效果,而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严重的话题。这种人之为人的良心是真的需要呼唤的。


     良心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千万不要从字面上讲,良心就是“良好的心”“比较好的心”。有的学者在解释《三字经》的第一句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与“恶”相对的意思,解释为“人开始的时候,本性是好的、善的”,这是大错特错。性本善,指的是良心,是超越善恶、是非、美丑之上的本然之心,是本然存在的,无所谓善恶的性子。也就是说,先天存在的,不是后天加上去的,是良心。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人之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良能与良知就是良心。怎么去判断人的良知?良知是不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是人最可贵的。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具有良心的人,在车上看到有空位子就会坐下,但是如果下一站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个孕妇,他坐不住,马上就会让座。而有些人会故意看窗外,这种人还是有救的,良心没有完全丧失。孟子曾经说过,当一个家把一只鸡丢了,举家都要去把鸡找回来,如果一个人把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都丢了却不知道找回来,这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吗?反观我们现代人,良心早就从人身上丢了,而丢了却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丢的,怎么知道去找呢?只能说“岂不更悲呼”!所以,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指的就是“跑掉的心”,做学问就是要找回良心。


     “我”分为“自然我、社会我、为心我”的三个境界。国学是为了达到属于你的那个境界,是“大我”“本我”“真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