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湾经学大师的齐鲁情缘(2) |
|
时间:2010-5-7 11:06:04 来源:不详
|
|
|
孔先生的善饮与淡泊
孔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让叶国良受益匪浅,而孔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和淡泊潇洒的人格,同样让叶国良深受熏陶。
孔先生虽学贯古今,是一代大儒,平时端庄肃静,但私底下为人随和,不拘小节,尤其是跟学生在一起,常令人想起孔子随弟子游的情形。有一次,他上仪礼课时,让大家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其中有位同学的见解独到,深得其意,他顿时拍案而起,说:“太好了,值得喝杯酒庆贺去!”然后就带领众弟子去外面小饭店一起吃饭喝酒。师生杯酒小聚时,孔先生最为和蔼可亲,酒桌上,他谈兴很高,每次都谈些晚清民初的掌故,增长学生见识,既趣味盎然,又有一些机锋暗藏,有时为了一些小问题,跟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其可爱状,让学生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孔先生善饮,这是很有名的。叶国良说,开始自己不善喝酒,孔先生很不高兴,说,是个男人,哪能不喝酒呢?来,喝!然后斟满一杯,自己率先咕嘟灌了下去,叶国良也就“被迫” 慢慢习惯了,“现在我的酒量不小,应该也是先生教出来的。”他哈哈一笑。
孔先生的简朴为人也常被叶国良所感叹。孔先生在还没担任考试院长之前,都搭公车上下班。每次下课,都会有学生陪他在舟山路等待254路公车。有时陪他等了近半个小时,自己都已经不耐烦,但孔先生依然谈笑自若。他曾经建议老师搭计程车,以便及时赶到中华路的会宾楼,但老师坚持搭公车。
至于居家,孔先生的简朴也让叶国良记忆良深,他以往住过的南京东路五段和去世前的住所都一样,就其空间和陈设而言,简直难以想象他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老师很慷慨,学生到他家,常留下来吃饭,并且经常请学生外出吃饭,总是自己掏钱。“他总是设法让学生有足够生活费,能够安心读书。”
而对待亲友,孔先生颇有子路“分财与共”的风范,对于钱财视为身外物,富贵或者贫穷,在他看来都如出一辙,从来淡泊自如。
风雨一杯酒 江山万里心
清明节时,叶国良在本报与山东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大众讲坛”进行演讲,题目是“孔子论管理”,尽管是法定节假日,但仍然听众满堂。
“企业或组织建立‘近者说,远者亲’的形象,要追求‘富而好礼’的社会环境,”他这样描绘理想的社会商道。他甚至语出惊人:“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只顾赚钱,到头来一定会得忧郁症。”
在他的眼里,企业主该做些什么?最重要的还是用人,行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达到的就要帮人达到,能推己及人。
“现在很多企业主都热衷于学习西方的管理学,其实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齐鲁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管理之道,把握好传统的精髓,发扬自己的智慧,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他再三强调,传统文化之根——经学不能忽视,因为不管大陆还是台湾,迫切需要的是在文化上站起来,重塑国人的价值观,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中华文化的根。
叶国良讲到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忍不住感叹,自己小时候是需要大段大段背诵经文,老师拿着板子站在一旁,背不出要打手掌,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做到这点。
对于大陆近些年来,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他表示赞赏。“传统是我们的根,不能断裂,其实很多老祖宗的智慧一直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大家会常说‘厚道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等,这不都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吗?”
记得1993年,孔德成先生曾经写了《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的条幅,托人从台湾寄给了在北京的胞姐孔德懋。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叶国良,“正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但是不管人在哪里,不管相隔多远,只要文化之根不断,人的心就不会变。”
是啊,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他口里念叨着,神情无比凝重。
记者:郭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