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民俗专家:民俗应存…
海峡两岸佛教和平祈福法…
陕西省纪念“5·18”国…
台湾佛教参访团来常考察…
北京北堂圣乐合唱团参加…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接…
教宗在主日念经活动中请…
酒泉市全面启动宗教活动…
“祈祷世博圆满成功”宗…
全景展现成都街巷变迁 …
最新热门    
 
民俗活动不能单靠政府打造,理应回归民间

时间:2010-5-10 11:47:24  来源:不详
5月7日至9日,安徽首届民俗文化节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此间,民俗学家冯骥才、乌丙安等人纷纷表示,中国民俗文化不能光凭地方政府“打造”,应当回归百姓生活,存根于民间。


    中国民俗协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表示,民俗文化节的举办为弘扬中华民族宝贵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民俗文化保护,一次活动的召开是远远不够的,民俗文化节这种形式仅仅是作为一个窗口来展示。


    乌丙安认为,民俗文化千姿百态,现在政府对于民俗文化保护往往存在误区,急急忙忙去“打造”民俗。


    “这其实犯了一个错误,”乌丙安认为,“应当把节日、庙会、民俗活动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再现,回归老百姓原本的生活状态,回归民俗原有的生活环境。”


    乌丙安提醒说,民俗文化在现代环境中,当地政府是可以引进外资对一些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但是合作须有度,对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秘密工艺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表示,中国民俗文化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不在于建设了多少“大项目”,而在于是否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列为法定假日,踏青、放风筝、插柳、龙舟、赏月等渐渐远离的文化活动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冯骥才说,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感受和参与的机会,对于节日的记忆被唤醒,这才是真正的回归传统。


      记者:詹婷婷 熊润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