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鲁迅另一面:曾身陷剽窃…
鲁迅另一面:曾身陷剽窃…
鲁迅的传统弥足珍贵
鲁迅口中的含泪的批评家…
顾农:《鲁迅大辞典》若…
《鲁迅箴言》收录365条…
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手…
《鲁迅大辞典》近日出版…
刘东:正是读书好时机—…
“鲁迅文学奖”为什么被…
最新热门    
 
鲁迅另一面:曾身陷剽窃门 与兄弟因钱失和(3)

时间:2010-5-14 11:58:26  来源:不详
“鲁迅终身不能忘此仇恨” 

  直到将近十年之后,鲁迅依然对此事耿耿于怀,1935年12月,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里再次旧事重提:  

  在《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的序文里,我声明了我的高兴,但还有一种原因我未曾说出,是经十年之久,我竟报复了我个人的私仇。当一九二六年时,陈源即西滢教授,曾在北京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说我的这一部著作,是窃取盐谷温教授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的;《闲话》里的所谓“整大本的剽窃”,指的也是我。现在盐谷教授的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来呢?呜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 

  陈西滢并没有就此应答,1936年,还是由胡适出面为陈西滢作解释。胡适在写给苏雪林后来又公开发表的一封信中道:“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通伯先生(陈西滢)当日误信一个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忘此仇恨!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俍工译出了,其书是未见我和鲁迅之小说研究以前的作品,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盐谷温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 然而这时,鲁迅已经去世65天了。  

  其实,鲁迅与盐谷曾有来往,但并不密切。他们自1926年开始通信,1928年在内山书店曾偶然会面,但盐谷从没有发表过鲁迅“剽窃”或“抄袭”他的言论。那么,他是不是没有看到鲁著《史略》?事实是,盐谷看过。 

  1930年北新书局出了一本汪馥泉译的《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其中收录了盐谷氏的《关于明代小说“三言”》一文,文中说:“我前学年度在大学里讲中国小说史……看到从前著《宋元戏曲史》的王国维氏及近来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北京大学鲁迅氏(周树人)等未曾见过的书籍,现在日本存在着……”当事人自己亲自看过,并没有剽窃的疑问,反倒是无关之人热情高涨,世间真是不乏怪事。 

  盐谷不但看过《史略》,而且还曾用作自己授课的教材,1997年8月举行的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一份报告中介绍了日本红学家松枝茂夫的经历: 

  “到东京后进入东京帝大,投入盐谷教授的门下……在这最后一年,盐谷教授讲授了鲁迅的《小说史略》一年,松枝出席听讲,在讲授结束的二月份,出席者签名留念时,松枝也签了名。这本原书现存于天理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节山文库中。盐谷对《史略》的成就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并把它当做教材使用。”这又与手稿中的部分内容有一种契合。 
      许广平眼中的“兄弟失和” 

  关于周氏兄弟的反目,从1923年8月开始,社会上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猜疑:有人说是鲁迅趁周作人不在,调戏弟媳,遭到羽太信子的拒绝后,兄弟失和;也有人说周氏兄弟因为文化上的观点不同,再加上羽太信子的从中挑拨,造成了那样的结果;还有学者考证,鲁迅对日本弟媳持家的“暴发户”行为极为不满,二人因为家里时常入不敷出产生矛盾,终于反目,而周作人只是附和妻子罢了。诸如此类,让世人好奇不已。 

  在手稿中,是这样描述的: 

  家内人不断的大小轻重的生病,都常常要请医生到来,鲁迅就忙着应付这些差事。从没有计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他们每月收入有六百上下(鲁迅三百,周作人二百四十),稿费在外,都哪里去了呢?鲁迅说:“她们一有钱又往日本商店去买东西去了,不管是否急需,都买它一大批,食的、用的、玩的,从腌罗卜到玩具,所以很快就花光了。又诉说没有钱用了,又得借债度日。” 

  可解答一部分人的意见,以为他们兄弟不和之原因所在,是物质关系。鲁迅在八道湾住的时候,初时每月工资不欠,比周作人还多,又忠心耿耿的全部交出,兼以向朋友告贷,这样的人,在家内开支是一个得力助手,要得的。后来开始欠薪,加以干涉到人事方面,就妨害了主人的权威,讨厌起来了。鲁迅还经常借债维持整个大家庭的开支,如果节约一些,不是免得多向外借一些吗?有时借款是辗转托之他人,向银行纳高利贷来的。 

  鲁迅除了负担八道湾绝大部分家用之外,连日本人信子的父亲羽太家:每月家用的接济,儿子重久三次到中国和在日本不时的需索以及军营的所需费用,及第三个女儿福子的学费,也都是由鲁迅每月收到工资,即行汇出的。后来鲁迅被赶出八道湾之后,常常感叹地说:“我幸亏被八道湾赶出,生活才得有预算,也比较的不愁生活了。”对照以往生活的紧张情况,后来可以量入为出,也可以接济一些急需求学的青年,可说利用资财得更有意义了。 

  兄弟二人反目后,对失和的原因都讳莫如深,而鲁迅还是一直关心着周作人。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翻译了一首诗歌:《伤逝》,文章特意标出,这是诗人悼其兄弟之作。21日,鲁迅用抒情式的语言写了他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标题正是《伤逝》。两个星期后,他又写了小说《弟兄》,内容是张沛君照看生病的弟弟靖甫的故事。许寿裳在《关于〈弟兄〉》中指出,“这篇写张沛君为了兄弟患病,四处寻医,种种忧虑奔走的情形,大部分是鲁迅自身经历的事实”。“鲁迅通过小说,是向周作人伸出热情的手,表示周作人如有急难,他还愿意像当年周作人患病时那样救济。” 周建人后来在书中这样写道。与周作人的关系成为鲁迅始终惦记的一件事。

  1935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候,鲁迅还让三弟周建人转告作人:“遇到抗日救国这类重大事件,切不可过于退后。”对于他的创作,鲁迅也每每说“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读读的。”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产生,出版了,他必定托人买来细读一遍。兄弟虽然反目成仇,但骨肉之情终究难以割舍。 
      作者:周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