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思想史为何在当代中国如…
哲学界纪念清华大学哲学…
警察设套山东济宁大学生…
80后大学教师辞职当城管…
熊丙奇:大学的麦当劳化…
女大学生杀死双亲后肢解…
北京大学中文系“胡适人…
调查显示26%武汉大学生…
大学博考英语题被指六成…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李利…
最新热门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西文文献中的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10-6-4 9:44:40  来源:不详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重点推动“从周边看中国”、“交错的文化史”和“批判的理解国际中国学”等领域的研究,尝试从“他者”、“异文明”和周边地区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对中国的“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做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理解。多数学术领域的研究,都需坚持资料先行的原则。为了使我们这一新的关注视角能够有扎实的资料基础,避免学术研究成为无本之木、空中楼阁,三年来我们在资料搜集、整理和编纂、出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韩国汉文燕行录选编》等大型汉文系列文献的编纂。同时,与中国有关的西文文献的调查、整理、翻译与出版工作也进入议程。

 

16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等渐次来华以及中西关系越来越密切,记载中国的西文文献也愈来愈多。留存至今的有关中国的西文文献,数量浩瀚,内容极为丰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轨迹、文化关系、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网络的过程乃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等方面,在这批文献中均有较为详细而全面的体现。但是,由于这批文献涉及多个语种,藏于世界各地,调查、整理和翻译都困难重重,因此大量珍贵西文文献尚未能得到充分地、综合地利用。

 

为了将来系统开展西文文献的整理与中译工作,促进中国学界对西文文献的关注与利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于2010年5月22-23日召开了“西文文献中的中国”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和比利时、德国的12位长期从事西文文献研究的知名学者,就现存有关中国的西文文献的总体情况、西文文献对中国学研究的价值、西文文献的使用方法和理论、中国形象在不同时代的西文文献中的演变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葛兆光院长在开幕式上作了简短致辞。

 

本次会议由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教授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共同主持。会议收到论文10篇,分为“西文文献之于中国研究的意义和具体价值体现”、“西文史料中的中国形象之演变——关于西文文献特点与使用方法的讨论”、“西文史料中的中国与世界市场——关于史料与视界的讨论”三个主题单元进行发表与讨论。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夏伯嘉教授提交的论文为《自明末至清中叶天主教西文文献中的中国:文献分布与应用讨论》,介绍了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中叶近二百年的天主教中国传教史文献,尤其讨论了各种文献形成的历史背景、种类、分布情况与使用的方法和问题。浙江大学哲学系戚印平教授发表论文《日译天主教东传史及东西方交流史文献概况与主要特点》,介绍了日本学界在西文文献日译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些日译西文文献对于研究中国问题的价值,为西文文献的中译提供了经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主任韩可龙(Henning Kl?ter)教授提交论文《早期西文文献中的官话与方言》,详细介绍了西方人留下的多种汉语语言学资料,包括词典和语法书,尤其是17世纪初之后在菲律宾编写的关于闽方言的文献。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副研究员提交论文《西文史料与中国史研究》,认为在中国史研究中使用西文文献,有助于突破我国史学界所存在的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的界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中国史的内容与内涵,乃至通过西文文献的发掘和利用促进学术研究转型的可能性;也对西文文献的系统中译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