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达尔文家族饱受近亲结婚…
大学扩招致教育资源捉襟…
无门无宗无派饱受争议 …
海地人民饱受天灾折磨,…
最新热门    
 
曾饱受非议 郭沫若封笔之作《李白与杜甫》再版

时间:2010-6-8 11:28:38  来源:不详
sp;

  《李白与杜甫》初版于1971年10月,茅盾曾评价“论李杜思想甚多创见。”另有一位文史专家恽逸群也在1972年给郭沫若的书信中说,《李白与杜甫》“一扫从来因袭皮相之论”。

 

  该书上篇关于李白,下篇关于杜甫,另有李白杜甫年表。郭老此书历数李杜的身世、婚姻、生活习性、政治活动、宗教倾向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游,力图还原被误读千年的本真的“诗仙”与“诗圣”。这部书写得“文情并茂,充满活力”(周国平语),显示出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史全才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

 

  郭沫若研究协会副会长谢保成说:“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审查《李白与杜甫》一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是超越前人的,或者说是显示其大师手笔的。其一,发挥着他独具的文史‘两栖’的特长,透过李白与杜甫,尤其是李白的经历和遭遇,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社会自开元至天宝年间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其二,以诗证史,把李白身世、李杜宗教生活等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是一部和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一样充分发挥文史特长的著作。其中考证李白的出生地巴尔喀什湖碎叶以及从李白诗歌中解读出李白并不是西域胡人等问题,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李白与杜甫》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郭沫若在1977年1月28日复胡曾伟的信里说:“杜甫应该肯定,我不反对,我所反对的是把杜甫当为‘圣人’,当为‘它布’(图腾),神圣不可侵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

 

  这封信写得很简短,并未做过多的解释。直到1994年,著名文学评论家刘纳一篇《重读<李白与杜甫>》才让世人猛然醒悟,原来郭写此书别有怀抱。

 

  刘纳的文章用充满同情之理解的笔调写道:“李白62年生命中,足以吸引郭沫若探寻兴趣的究竟是什么?按说,郭沫若所瞩目的该是李白那不世出的才情,但是,《关于李白》却并非以考察李白诗歌的成功为主线,相反,作者将大部分篇幅用来叙述李白在政治方面的‘失败’……很明显,作者论述的重点在人生而不在诗。当郭沫若以悠远的遗憾和强烈的不平感叙说一个成功诗人‘失败’的人生故事,他的思考牵连着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题目:中国诗人在诗与政治之间的徘徊。”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