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沙发现清代著名湘籍戏…
长沙五一广场地铁站施工…
长沙重建千年古刹宝宁寺…
《变局:百年国学纪事》…
长沙谷山宝宁寺感恩祈福…
文化界纪念萧乾百年诞辰…
北大清华百年赛艇对抗赛…
逆水赛舟二百年 阳江群…
教宗向百年基金会召集的…
诸葛亮故里之争持续数百…
最新热门    
 
长沙百年“救火会”未列入保护范围 将被拆

时间:2010-6-25 11:59:06  来源:不详

马家巷19号,清朝时这里名叫“救火会”。图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殷建军

一场“文夕大火”将“救火会”烧毁,老人陈自英的爷爷把残存的石头和木料搜集起来,建成了他们现在住的这栋房子。马家巷19号,残破不堪的老房子见证着曾经“救火会”的辉煌,也提醒着人们它即将被拆的处境。

目前,马家巷19号“救火会旧址”尚未列入新一批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范围,曾经的“救火会”要如何才能救自己?

60岁的陈自英出生在马家巷19号,当时这栋房子是爷爷办的米厂。小时候奶奶曾告诉她,清朝时这里名叫“救火会”。时过境迁,如今老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前几天,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陈自英一家打算将房子重建。

用“洋龙”灭火,队员都是年轻小伙子

陈自英小时候,奶奶跟她讲这栋房子的故事,“清朝的时候,这里是救火会,就是民间义务救火队。”马家巷离湘江不远,这里打井很容易。房子前后共有三口水井,可能是为了取水方便。

巷子里知道“救火会”的人不多了。一位老人告诉我们,“救火会”是不发工钱的,队员都是街上最热心的小伙子。房里放着救火设备,有铜锣、水桶、扁担,还有用来拆墙和爬高的工具。最先进的设备是一种压水机,俗称“洋龙”,救火时从火源最近的水井中抽水灭火。1927年马家巷“谦顺粮栈”起火,救火会及时赶到。经过一场奋战,周围店铺免受火灾之祸。

据文物部门考证,这里的确是“救火会”旧址。文史专家陈先枢说,1903年,长沙已有天、地、人、和、星、安6个救火组织;1904年近代消防体制引入长沙后,在这里建立了义务救火抢险队。

房子实在不能住了,正办理拆建手续

“救火会”的故事已经流传100多年,渐渐被人淡忘,这栋两层半的老房子如今安详得像个老人。陈自英说,救火会的房子变成爷爷的米厂后,在文夕大火中被烧毁。爷爷把残存的石头和木料搜集起来,建成了他们现在住的这栋房子。一楼房间的3根木柱子,还有踏上去会轻轻颤抖的木楼梯,就是用当年的木料建造的。房子前后的水井早就被水泥封死,只有地上的青石板还是100多年前的模样。

如今房子年久失修,陈自英和老伴贺春林坐在阴暗的一楼房间里,忧心忡忡。房间墙面已开裂,二楼的木地板也有些地方腐烂了。前几天下大雨,房子就像只筛子,四处漏水。老两口只好把家里能装水的器皿全部搬出来接水。

前日下午,陈自英给在外地工作的哥哥打电话,告诉他拆建房子的事情:“正在办手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2004年,这栋房子被列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陈自英却不觉得这是荣誉。“房子实在不能住了,如果不拆建,哪天出问题了怎么办?”

老建筑在消失,令人遗憾

100多年前的青石板还在,救火会的故事还在,但老房子却面临着消失的处境。目前,马家巷19号“救火会旧址”尚未列入新一批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范围。

文史专家陈先枢说,像“救火会旧址”这样的老建筑在长沙还有很多,它们代表了长沙灿烂的历史。“老长沙人的生活方式、地域特色、文化氛围,都写在老建筑上。”但让人担忧的是,旧城改造必然对老建筑的保护带来影响,“很多不可移动文物就位于棚户区改造范围内,面临拆除重建的命运。对文物保护来说,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张祥 实习生王浩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