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青岛建起“新概念”博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夏荆山佛…
宠物店内出售鲨鱼 博物…
男子自建小偷博物馆 称…
塞外遗珍包头岩画唐卡包…
拿什么拯救,那些渐逝的…
博物馆将为猪坚强办新生…
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像…
岭南写真:传承宗教壁画…
民间文化 藏在心底最本…
最新热门    
 
民间博物馆艰难前行 春天还有多远

时间:2010-6-29 11:27:19  来源:不详

山东省青岛市民逄焕健多年来收藏民俗生活用品4.3万余件,其中民俗面食模具(俗称饽饽磕子)就有5379件。收集到如此多的珍贵藏品后,建一所博物馆就成了逄焕健最大的愿望。逄焕健说,他已开始筹备博物馆的选址事宜,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博物馆能尽快建立,早日将藏品公之于众。

与逄焕健相比,山东淄博桓台收藏家巩曰祜的愿望实现得更早一点。2005年12月,他的“万狮博物馆”成立,目前馆内已存有珍品狮雕2893件,其中不少被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巩曰祜说,自己虽只上过三天学,但对文化有很深的责任感。有次看到电视上播放台湾的狮子博物馆,主持人说:大陆还没有狮子博物馆,台湾已经有了。他当时就产生了开馆的想法,一定要让大陆的狮子博物馆诞生。于是他开始收藏石狮,把这看成自己的正业,多年来开宾馆的收入几乎都投进去了。

据了解,如今山东省在册、不在册的民间博物馆有百家之多。民间博物馆的不断涌现,正是民间经济实力和收藏实力增强的共同体现。

“民博”也是藏品的好归宿

收藏自古就有着“搜宝纳库”与“藏宝于民”两种方式,国家级博物馆无法面面俱到、包罗万象,这就为民间博物馆留下了空间。

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长王济红认为:“民间博物馆可以弥补官方收藏的不足。藏品通过民间博物馆得以展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在公众的监督下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2009年4月,位于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一处民间创办的“明清圣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馆藏明清时期的诏书、国书、诰封、敕封达132道之多。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表示,民间博物馆大都有着鲜明的收藏主题,藏品来源不同于国有博物馆来自考古发掘、捐献等渠道,而是来自于民间,正形成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展示文化传统的场所,它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厚度。民间博物馆在对国有博物馆拾遗补缺的同时,也承担着和国有博物馆同样的责任和功能。”

注册的少,“隐形”的多

据山东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山东省2006年后注册的民间博物馆只有3家,分别是: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临淄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莱西市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未登记的民间博物馆数量无法确切统计,如果算上一些规模较大的家庭博物馆,应该在百家以上。

文化部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了注册成立博物馆的六项要求。其中包括“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两条就足以把大多数收藏者注册博物馆的想法打消。

主管部门认为,如果没有完善的筹资计划,很难保证博物馆的永久性、公益性。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近20年来,随着收藏的升温,民间博物馆在全国层出不穷,但因为相关法规和监管的缺失,伴生了很多混乱现象。例如企业宣称要建博物馆,优惠拿地后却将其用作商业开发;利用博物馆名号抬高藏品身价,然后高价转手,有的甚至把博物馆开成了文物商店;有的博物馆关门后,已登记备案的文物不知去向……而我国又没有一部专门的博物馆法对此作出明确规范,因此主管部门在审核时非常审慎。

另一方面,办了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文物变成了社会财富,馆内的文物就不允许买卖了。因为不愿受约束,一些“博物馆”只是自己挂个牌子,并不积极去主管部门注册。

资金缺乏成发展瓶颈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民间博物馆也不例外。从博物馆的运营情况来看,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民间博物馆发展的主要瓶颈。

年过七旬的收藏家姜忠沺有着近50年的“藏龄”,收藏品类包括地契、刺绣等,他表示,当然希望能为自己的藏品建立博物馆,但最主要的困难是场地问题。作为一个普通收藏家,他根本无法支付展馆场地租金,也难以承担其余相应费用。

桓台万狮博物馆位于山东淄博渔洋宾馆地下一层,而渔洋宾馆又被巩曰祜承包经营,以宾馆来带动博物馆应该是不错的经营之道。但巩曰祜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这些年,我的收入都用在购买石狮上,可以说是越买越穷。虽然宾馆的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补贴,但还是捉襟见肘。如果把更多资金补贴到博物馆身上势必影响宾馆资金周转,宾馆资金跟不上又势必影响博物馆的发展。这样长期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与此同时,很多民间博物馆也正遭遇着资金困境。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民间博物馆的成本对于个人,即使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场馆的初始投入也许并不困难,但是,一年要拿出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增加博物馆的藏品以及维护和管理,很难依靠个人的力量维持。博物馆不同于一般行业,它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保证文物安全、提供参观环境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种投入的回报较少,回报的周期较慢,仅靠门票收入养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颇具规模的民间博物馆就是这样被拖垮的。

事实上,民间博物馆不仅面临着资金问题,还面临着其他如人才、经营、政策等问题的制约。由于民间博物馆大都处在勉强维持的状态,以至于有限的资金大多投入到藏品的收购和保护中,很难在提高陈列水平、搞多种经营上投入力量,同时,也就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

依托文化产业 寻求政策支持

为寻求发展,很多民间博物馆纷纷做出尝试。莱西市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姜殿平心目中最理想的模式是,依托文化产业带动民间收藏,达到“双赢”的效果。他计划在莱西建立一个民俗村,把目前馆内藏品以及大量未能展示的库存都陈设在民俗村里,让人们游玩的同时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目前,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莱西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与支持。

“其实民间博物馆的盈利模式有很多,如藏品也具有可开发性,除了展示,还可以做成复制品,也可以出书、拍电视,形成相关文化产业,利用产业的收入弥补经营亏损。当然,如何确定最适合自己生存环境的点子才是关键。”逄焕健说。

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几位民间博物馆的负责人都表示,希望能获得政府的支持,明确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措施,以使其走上一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之路,让民间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互辉映、互为补充。这样,民间博物馆的发展的春天不会遥远。

(作者:霍晓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