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庄采芳·庄重文奖学金…
山东放生一只重105公斤…
最新热门    
 
从只重文本到兼顾舞台:杂剧概念的古今演变

时间:2010-7-21 22:47:40  来源:不详
国而始盛。王、关诸子,擅美一时。……我明风气弘开,何所不有?诗文若李、王崛起,已不愧西京、大历,而词曲名家,何遽逊美酸斋、东篱、汉卿、仁甫?”这里将明代文人南杂剧提升到与元代北曲杂剧分庭抗礼的地步,虽然不无敝帚自珍之嫌,但考虑到明杂剧在体制上的创新,“并传”却也并非绝对不可以。《盛明杂剧》更继朱权之后进一步总结杂剧和传奇的异同,试图光大杂剧之价值:“全部传奇,如盖之蕈也。杂剧小记,在苞之蕈也。绘事亦然。文章以无尽为神,以似尽为形。袁中郎诗有‘小石含山意’一语,予甚嘉之。如画石竟而可旁添片墨,非画矣!天柱地首之嵯峨,惟卷石能收之,杂剧之谓也。”

 

  清以后,杂剧概念发生了分化,文人士大夫沿袭前朝,继续用以指称元杂剧和明中叶出现的文人南杂剧,并注意到二者之间及与南曲传奇相较而具有的特色。杂剧乐律配合的包容性更强,甚至突破了雅部花部的分野。明末清初人邹兑金的《杂剧三集·自作小引》:“北曲南词,如车舟各有所习……南词调短而节缓,柔靡倾听,难协丝弦;又全部宏编,意在搬演,不重修词。临川而外,佳者寥寥。不若杂剧足以极一时之致。”乾隆时人杨潮观将自己的短剧集命名为《吟风阁杂剧》,蒋士铨《西江祝嘏》、唐英《古柏堂传奇》中引入“弋阳腔”、“高腔”、“梆子腔”等曲调,乾隆时场上流行剧目选本《缀白裘》,其四教堂刊本第十一集全部及其他诸集部分皆设置《杂剧》一组,作品更多为“弋阳腔”、“高腔”、“梆子腔”乃至“乱弹腔”等短小精悍的滑稽小戏,可以称作花部杂剧。

 

  至当代,杂剧概念的演化并未彻底中断。2000年和2004年,中国煤矿文工团先后推出由石小杰主持策划的现代杂剧《慈禧寿宴》和《慈禧秘事》,《北京晨报》报道前者“除了相声、小品,口技、杂技、京剧、美声通俗交替演唱都被运用到戏里,舞台上可谓热闹异常。”后者始出,媒体即予跟踪报道,记者张学军称该剧“融会了魔术、杂技、舞蹈、相声、小品、四川变脸齐上阵,出现了京剧、民族、美声、通俗交替唱的热闹场面”。很显然,这里的“杂剧”概念突出了“杂”的本质特征,其具体形式则脱离了南北曲短剧以及花部小戏的传统,是一种全新的表演艺术形式。虽属新瓶新酒,但也标志着古老杂剧就此融入了新时代。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